甲下疣最常用的方法有冷冻、电灼、激光、药物等,但由于甲的屏障作用,经常需要反复多次治疗,导致局部组织的瘢痕形成、甲畸形,导致治疗效果有限,患者的依从性差。手术联合光动力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治疗思路。
6 例患者均为本科2016 年 3 月-6 月临床诊断为甲下疣患者,均未累及甲根,其中男 5 例,女 1 例,年龄 20~43 岁,病程 3~12 个月。疣体单发在指( 趾) 者6例,其中4例累及足底、足趾、手 指等多个部位。指部 5 例,趾部 1 例。疣体( 0. 5~ 1. 5) cm×( 0. 5 ~ 0. 6) cm 大小不等,表面呈疣状,角化明显,伴甲畸形,所有患者均有多次药物外用或冷冻、激光、手术等治疗史。
所有患者均排除手术禁忌,常规消毒铺巾,指(趾)根部阻滞麻醉,由于皮损未侵及甲根,为避免较大创伤,予部分去甲,保留甲根部指(趾) 甲,去甲范围须距离皮损2~3mm 或以上,充分暴露皮损。手术刀与皮肤表面倾斜成 30°,由浅入 深逐渐削除皮损及周边角化部分,深度一般控制在 真皮乳头层( 即创面基底出现肉眼所见点状出血) , 削除范围应稍大于原发皮损,选取削除后皮损送病理检查。皮损削除后,双极电凝电灼创面及其周围2~3mm 范围内皮肤表层,达到止血、烧灼残留皮损以及周边可能的潜伏感染的目的,不可烧灼范围过大或者过深,避免伤及过多深层以及周边正常组织。电灼后,尽量去除表面痂皮,暴露创面底部新鲜创面。检查创面无出血后,薄层医用棉覆盖,将新鲜配置的20%ALA 溶液置于薄层医用棉上,敷药范围要超过创面区域边缘至少2mm,外科贴膜粘贴封包,外用不透光的锡箔纸遮盖包扎。3h 后去除覆盖物,清除局部残余药物及渗出物,使用激光设备照射20min,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及病变情况能量密度设置为100~150J/cm2。照射完毕后,碘伏消毒,凡士林纱布、无菌敷料、自粘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常规处理伤口。7~10d 复诊,清除创面痂皮后,再次光动力治疗1次。累及其他部位的皮损同时同法治疗。若在随访期发现有复发,再次手术削除、光动力治疗 2 次。创面一般术后12~21d愈合。6例患者经1次手术、 ALA-PDT 治疗2 次后,随访至 6 个月,甲床以及其他部位均未见复发,有效率、疣体清除率均为 100%。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感染、溃疡、明显瘢痕等并发症。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