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之骨标志物篇

2020
04/17

+
分享
评论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A-
A+
骨标志物水平测定,可判断骨转换类型、预测骨丢失速率,评估骨折风险。

骨转换标志物BTMs是骨组织本身的代谢(分解或合成)产物,简称骨标志物。骨标志物检测就是通过对一些特定的标志物来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一种检测。骨标志物通常可以从血液、尿液等体液中检测出,是一种激素类的物质。

由于我们的骨骼新陈代谢特别旺盛,成骨和破骨都会产生一些物质,所以骨标志物分为两种,一种是骨形成标志物,一种是骨破坏标志物。

01、骨形成标志物

(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2)血清骨钙素OC;

(3)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

(4)血清Ⅰ型原胶原C-端前肽P1CP;

(5)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

02、骨破坏标志物

(1)空腹两小时尿钙/肌酐比值UCa/Cr;

(2)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

(3)血清Ⅰ型原胶原C-末端肽交联S-CTX;

(4)尿吡啶啉Pyr;

(5)尿脱氧吡啶啉D-Pyr;

(6)尿Ⅰ型原胶原C-末端肽交联U-CTX;

(7)尿Ⅰ型原胶原N-末端肽交联U-NTX。

推荐使用空腹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作为骨形成标志物,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及骨形成状态;推荐血清Ⅰ型原胶原C-末端肽交联S-CTX为骨破坏标志物,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及骨吸收水平。

骨标志物检测意义

在正常人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疾病状态时,血液或尿液中的骨标志物水平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代表了全身骨骼代谢的动态状况。

这些标志物的测定有助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判断骨转换类型,预测骨丢失速率,评估骨折风险,了解病情进展,选择干预措施,检测药物疗效及依从性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骨标志物水平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如果骨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需排除高转换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畸形性骨炎及某些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