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从“养女案”到N号房丨如何对少儿性侵说“不”

2020-04-16   神经心理科吴志国主任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家长如何正确对孩子说性教育,才能避免孩子受到这种伤害依旧强忍不说。

距某公司董事长猥亵儿童事件过去不到一年,前不久,关于某上市公司高管被指性侵“养女”四年的新闻再次刷爆各大媒体,人民日报特为此发声:“盼真相大白”。再联系之前韩国N号房事件,其中受害女性年龄最小的仅11岁!在这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面前,让我们不由于想为家庭对未成年人性侵的风险识别做些什么?

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国内知名脑科医院-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心理科主任吴志国和心理咨询师邓雪滨,希望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广大家庭早期识别和应对未成年人性侵风险提供帮助。

66641587000419280

容易发生性侵的微观环境

在相关案件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性侵发生的区域往往是孩子日常活动的区域,这与儿童的性侵案件多为“熟人作案”密不可分,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并取得受害者信任,实施犯罪行为。

邓雪滨老师告诉我们,对孩子监护不足的家庭更加容易发生此类案件。在过往案例分析中,受害者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出差、离异或逝世的情况占据多数。因此,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给予密切的关注,那些长期缺乏感情呵护、被疏忽的孩子会更容易轻信他人,给施害人可乘之机。

4941587000419465

性侵的警示信号

邓雪滨老师说,由于大部分孩子心智、性心理还未成熟,无法正确辨别什么是“性侵”行为,从而导致有些孩子常年经受侵害而不自知。因此对性侵事件的防范和判断,家长应该承担主要的教育抚养责任。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这些反常行为,请父母一定警惕并主动询问。

  • 特殊部位出现原因不明的淤青或伤痕

  • 行走或坐姿异常

  • 显示出不适合其年龄的性行为,或者是性知识

  • 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害怕、竭力躲避特定的人或物(或某些熟人)

  • 不敢在别人面前换衣服或参加体育活动

  • 62081587000419525

    难以愈合的创伤

    吴志国主任表示,由于儿童性侵往往不是一次的行为,通常会持续数次甚至数年,而且孩子常常会受到施害人的恐吓或事件公布后周围人的偏见,这会导致受害者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常见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相关的症状,例如恐惧、在没有危险的环境下警觉性却显著增高、回避与其遭受侵害有关的任何情景、抑郁、情绪不稳定、发脾气、麻木、自责、自闭……。在中国,最常见的状况是受性侵的儿童常常因羞耻而饱受折磨,甚至会觉得自己应该对遭受性侵的行为负责,如果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心理疏导,长大后可能会在人际交往或亲密关系方面存在障碍,因此应该得到家庭的高度重视。

    36021587000419596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什么

    必要的性启蒙教育

    吴志国主任说,当孩子有正确的性知识时,才会主动拒绝他人做出的逾越行为。因此,家长要在这方面建立正确的认知,不能羞于谈性。例如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自己的某些身体部位(比如“尿尿的地方”)绝不可以被触碰,如果遭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拒绝,必要时要呼救和求助,并且尽早告知父母。

    正确的应对态度

    中国很多家长视儿童性侵为“家丑”,觉得不可外扬,这正是很多施害人多年作案不为人知的原因。吴志国主任认为在此类案件中,家长的态度极为重要,当怀疑孩子遭到了性侵,应该更多地倾听和引导孩子表达,同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千万不要表现出对孩子的话感到震惊、厌恶或特别的恐惧,否则孩子可能会因此而感觉羞耻或内疚,从而变得自我封闭和压抑。如果父母实在不知道怎么应对、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科医生等专业人员的帮助。

    切记:

    受害者最需要的是保护而非质疑

    施害者最需要的是惩罚而非原谅

    81931587000419668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