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4月12日《新闻联播》“一线抗疫群英谱”专题报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心内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余锂镭及团队。疫情爆发后,他和团队冲在抗疫最前线,经手的90位患者无一例因新冠病亡;所负责的病区“清零”关闭后,他又加入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和支援海外抗疫队伍。
抗疫期间打满全场,又主动申请打“加时赛”“场外赛”。余锂镭说,患者在哪儿,我们的岗位就在哪儿。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正文】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心内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余锂镭正在为一位81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佩戴便携式心脏事件记录仪。
【同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心内科副主任 余锂镭
“这个新冠重症(患者)住了两个月了,近期我们发现(他的心脏)相关指标异常。目前我们采取的是多学科联合会诊,集中医疗力量全力施治。”
【正文】
目前余锂镭所在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像这样的患者仍有几十位,他们大多高龄、基础疾病多。针对这一特点,医院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余锂镭和团队主要负责提前对患者进行心血管评估,以便及时施策,这是降低病亡率非常有效的手段。
【同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心内科副主任 余锂镭
“(要)加强对患者其它基础疾病的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我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能够发挥自己的长项,义不容辞。”
【正文】
患者在哪儿,岗位就在哪儿。疫情爆发以来,余锂镭带领心血管内科的19名党员和71名医护人员,迅速投入战斗。刚开始时,防护服紧缺,支部党员共同达成了一条规定: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入污染区查房。各省医疗队抵达后,考虑到患者治疗的连续性,余锂镭和同事们选择整建制留下来,继续守护患者。
【同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心内科党支部书记 余锂镭
这些患者是我们接触了已经有接近一个月的患者。我们病区的党员,都是主动和危重患者结成对子,很朴实的想法,就是坚守岗位,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
为病房里的90岁老人祝寿
【正文】
在70多天的奋战里,余锂镭原来所在的第21病区,共收治90名患者,实现新冠零病亡、医护零感染。如今,随着疫情持续向好,这一病区已经关闭。但余锂镭并没有休息。他加入了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队伍,现在一周要为30多位可能出现心血管异常的新冠重症患者进行会诊,为他们进行心脏评估监测。同时还通过视频访谈等,向外国同行分享自己的抗疫经验。
【同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心内科副主任 余锂镭
现在国内疫情慢慢得到控制,国外疫情蔓延。现在全球是个命运共同体,我想把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经验分享给更多国外同行,为全球携手共同抗击疫情作出一点贡献。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