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这些品种,医保停止报销
来源/赛柏蓝
作者/遥望
未过一致性评价药品,停止医保结算
一批品种,或彻底退出市场
就这一规定对相关药企的影响,行业资深人士张廷杰今日对赛柏蓝表示,国家集采目录内未过评品种受到的影响非常大。据他了解,有些企业的单品几乎已经丢失了绝大部分市场,有品牌效应的产品要好一些。
究其原因,他认为,一方面集采目录内未过评品种几乎无法进入医院,进入医院的也有一大部分会被调出来;另一方面,本身国家集采品种所剩的市场份额就不多,加上医保不能报销、价格差距、国家监管等政策的实施,医生对集采中选以外的产品可以选用的灵活度很小。
此前,面对国家集采的洪流,就未中选品种以及未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生存问题,业内的共识是转向零售渠道等非公立医院市场,这也被视为这些品种的最后生机。
上海市的规定一出,似乎意味着,4月20号之后,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医保定点药店,如果继续采购和销售符合条件的未过一致性评价品种,医保将不予结算报销。
此前暂停采购的规定,主要影响的是未过评品种的公立医院市场,此次直接停止医保结算,无异于直接将未过评品种驱出医药零售市场。
过一致性评价,是必然课题
有药企人士对赛柏蓝表示,已经有其他地区出台过类似规定,这样一来,这些品种的价格和市场均将受到影响。
相信符合上海市此次规定的未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不在少数,而随着国家集采在品种层面的进一步扩大化,更多的未过一致性评价品种也将面临严峻的处境。
既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又失去公立医院采购和医保报销,这些未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前景可想而知。这无疑再次提示一众仿制药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是重中之重,无质量则无市场。
张廷杰认为,上海市此次的规定符合最初国家的精神,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延伸。这一规定将倒逼企业争取通过一致性评价,这是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之下,药企必须面对的问题,并且是一个中长期过程。
面对政策的不断趋紧,药企只能一方面从产品结构上开始改变和升级,一方面继续做非集采管控市场,目前还剩余的市场就是民营医院以及部分自费零售市场。
4个中选品种或初期供应紧张
好在,此前国家医保局曾发文,督促各省在4月份做好第二批带量采购中标结果落地工作,考虑疫情因素,如果中标企业确实供应困难,可以协商推迟供应,但最晚不得迟于6月份。
也就是说,最晚6月份恢复供应的奥美沙坦酯片,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不涉及无法供应将面临相应处罚的问题。
第二轮国家集采正式落地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