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报告 | 王晓朦:严防死守,为院内感控建起多道防线

2020
04/13

+
分享
评论
自贡市急救中心
A-
A+
面对未知病毒,避险是人的本能,可你们却冲到了一线。 我们不会忘记,在阖家团圆的日子,你们舍弃与亲人团聚,奔赴武汉一线...

//院感科副科长王晓朦//

出征武汉的英雄平安归来,在此,我向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面对未知病毒,避险是人的本能,可你们却冲到了一线。

我们不会忘记,在阖家团圆的日子,你们舍弃与亲人团聚,奔赴武汉一线;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用自己坚韧的意志同死神搏斗,保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一道安全“长城”。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是在这场与病毒的生死较量中,正是由于你们挺身而出,以最美逆行奏响生命之歌,让我们在寒冷的风雪中,看到了春天的希望,坚定了必胜的信念!我们将继续学习你们毫不畏惧、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品质,学习你们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担当意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英雄们义无反顾、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鼓舞着我。看着你们奋战在前线,无私无畏,我也写好请战书,想作为感控人参与其中,贡献自己一份微博的力量。后来院领导告知我,你还是好好看家吧……这句话意义重大,我明白我的职责所在,并像打了鸡血一样,积极行动,扛起“严防死守”的千钧重担。

英雄们在前线冲锋陷阵,我们在医院保家护国。1月17日,医院紧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会,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面对看不见的 “敌人”。作为院感科负责人,我始终把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怎样做好防控、不让疫情蔓延,不让医务人员及患者感染成为我的职责和使命。

我身先士卒,尽职守责。   第一时间,到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梳理、规范流程,清理物资,查看现场,从人员防护的穿戴,病人、工作人员通道,物资传递,医疗废物、医用织物的收集、处置、运送、存放,人员的排班,清洁消毒工作的操作程序,逐一培训到每个医务人员及工人。  

  

▲穿脱防护服培训

为了让全院每个人尽快掌握新冠相关知识,我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迅速对各科室主任、护士长、门急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区医护人员、物业等岗位人员进行疫情相关知识培训。为了每个人都掌握新冠知识,使用APP软件编制考试题,让全院人员参加考核,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单独培训、补考,确保人人准确掌握新冠防控相关知识。

我第一时间研究防控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预防新冠病毒院内传播。为了不放走一个“疑似”病人,在没有得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紧急搭建临时帐篷,高效构建战时医疗救治机制,将预检分诊前移至医院大门口,对每个病人进行筛查。并同时抽调了临床医生加入预检24小时值班,严格执行三级预检分诊,提升了预检分诊的质量。增设了普通发热门诊、普通咳嗽门诊和普通儿科发热门诊,呼吸内科门诊单独设置,减少交叉感染。

指导全院各临床科室准备应急隔离病房,保证普通病区发现“疑似”病人的应急处理。要求全院上班人员戴口罩帽子,还为不同部门、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防护级别,做到全员防护。规范全院的消毒标准、流程,指导消毒剂浓度配置、消毒的方法。每天对全院医务人员、家属及住院患者进行排查,及时掌握全院人员疫情动态信息,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为了保证住院病人不发生一例交叉感染,要求住院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和手术前,再次追问流行病学史,多道防线严查死守。

 
王晓朦和她并肩战斗在一线的老公

为了规范收治病人,规范医院门口进出六通道,立即改造发热门诊及口腔科,设置隔离病房及呼吸二病区,不断完善相关流程,在医务人员和病人进出口分别增加了缓冲区,使空气不对流。还做出了对儿外科、康复科的改造规划,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改造病房,作为后备定点医院,我院可收治新冠患者110余人。还将行政楼2楼、3楼做了规划,作为储备隔离病房,设60张床位,完全能够满足新冠患者的收治。

 

针对防护用品紧缺,启用了布类隔离衣,自制防护面屏、改良布类头套,塑料袋代替靴套等,让医务人员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保证防护到位。

为了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在刘院长的指示下迅速成立消杀组,成员为院感科6名专职人员和护理部的4位强将。每天对两院区进行覆盖式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总、反馈,并督促科室整改。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很快进入有序化、流程化、规范化,许多防控工作措施的落实均早于文件的下发。多次接待省上专家、市领导、委领导的检查,并得到好评。市一医院、大安区卫健局等单位均来院参观学习。

医院不仅防控亮点突出、院感工作扎实,作为市院感质控中心,还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大年三十及正月初一,分管院长廖学琴带着我从早到晚,一直在各区县医院、卫生所奔波,对全市各医疗机构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督查。此外,受市卫健委委托,对全市各医疗机构开展9次视频培训,指导171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改造,承担全市非就诊人员新冠肺炎病例应急处置桌面推演,得到委领导的高度赞赏。

战“疫”当前,争分夺秒,每一个环节都要扣牢,每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好。“病毒”是无孔不入,任何一个地方把控不严,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1月21日,医院夜间接诊了第一例“疑似”患者,接到消息后,我立马赶回医院,到发热门诊及CT室,教医护人员如何防护,患者做完CT后,我和物业工人一起将CT室进行消毒,处理发热病人的医疗垃圾,忙完这一切回到家已是凌晨5点。在未来1个多月的防控期间,这样的情况已经是常态。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日益严峻,我经常只吃一顿饭,而且没有吃过一次完整的饭,吃饭中途不断打电话处理事情。能够在晚上12点多回家就是这天工作结束最早的了。回到家里,赶快整理资料,学习铺天盖地的文件、规范、标准、方案,同时解答各科室的咨询电话。随时跟值夜班的同事电话沟通,实时了解医院发热病人的收治情况,春节期间,每天平均接打200多个电话,最多时候1个小时接打60个左右。

遇到紧急情况,半夜三更立即往医院跑,有时工作到凌晨,怕影响家人休息,就在办公室靠着凳子休息会,白天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在这种工作负荷下,仍编印了100余页的新冠防控手册,附有我院31个流程、20个制度,方便临床科室随时查阅、参考。该手册还被市卫健委作为全市防控标准下发各医疗机构学习。

疫情以来75天,我连续奋战在工作岗位,没有休息一天,两个宝宝2个月没有说上话,母亲生病住本院也没时间去看一眼。每天早出晚归,昼夜奔波在这条隐形的“战线”里。

疫情期间,我院全体医务人员也一直奋战,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疫墙,守护一城百姓的安全。   有的冒着严寒通宵值守预检分诊,有的挂着输液瓶坚持工作,有的在忽冷忽热的帐篷里日夜坚守,有的安顿好家人一个人长驻医院……他们也是英雄。  
在这里我想对院领导、全院的医务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也在这里感谢临床、医技及行管后勤科室对院感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携手实现了“疑似病人不漏诊,医务人员不感染”最终目标。

文字:王晓朦

编辑:罗晓渝

审核:李 华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