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上海:到2025年,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2020-04-08   长三角健康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必须要有非常完整的防控体系——灵敏、高效。

作者:高雅静

4月7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印发《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疫情》(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根据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制订的重要文件。

《若干意见》强调,要坚持依法防控、系统治理,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指挥、联防联控,科技引领、精准施策,到2025年,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今天上午(4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宗明就《若干意见》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宗明表示,《若干意见》提出了四项主要任务:

01 加强体系建设

围绕织密织牢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网络,建设五大体系。

一是建设集中统一、智慧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重点是完善应急指挥体制,健全应急预案,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

二是建设协同综合、灵敏可靠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重点是以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为重点,完善监测哨点布局,构建区域协同、联防联控的风险预警系统。

三是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点是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调查处置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打造专业化、现代化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四是建设定位明确、平战结合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重点是形成由市级定点医院和医疗机构、区级医院和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构成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和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储备。

五是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方参与的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重点是坚持依法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压实属地责任,完善社区治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02 加强机制建设

围绕提高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运行效率,完善五个机制。

一是平战结合机制,重点是构建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征用以及应急状态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机制。

二是快速响应机制,重点是建立智慧化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加强临床医师传染病等相关知识培训,利用大数据提升传染病早期筛查和临床预判能力。

三是联防联控机制,重点是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强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强化与长三角和省际防控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四是群防群控机制,重点是加强社会面协同联动,发挥各类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加强健康知识科学普及,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五是精准防控机制,重点是加强分区域、分等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评估,强化智能监测,明确防控重点,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确保防控工作精准高效。

03 加强能力建设

围绕推进公共卫生领域供给侧改革,加强五个能力。

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重点是优化公共卫生设施布局和居民服务点设置,加快市级疾控机构硬件设施项目以及各类检测实验室、应急和科研平台建设,推进区级疾控机构达标工程和能力建设。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发热门诊、社区“哨点”诊室标准化建设。

二是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学科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学科群。科学核定疾控和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稳步提高人员薪酬水平,拓展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提高队伍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是加强科技攻关能力建设,重点是坚持平战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重大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科技协同攻关,推动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生物安全重大科技计划,加快公共卫生领域临床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重点是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推进公共卫生领域健康大数据应用,发展互联网医疗,积极支撑慢病门诊服务、网络咨询、科普教育和跨区域远程诊疗合作。

五是加强舆情应对和引导能力建设,重点是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构建以政府权威发布为主、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舆论引导为补充的信息发布网络,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发挥社会公众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作用。

04 强化保障措施

围绕有力支撑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强化五个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重点是坚持党对重大疫情应对和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各级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能力,建立督导、考核和问责机制,把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各区和部门领导干部绩效考核。

二是强化法治保障,重点是加快公共卫生领域地方立法和标准建设,强化联动执法、失信惩戒,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强化物资保障,重点是坚持平战结合、采储结合,加强应急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建设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中心,建立全球采购机制、应急物流服务平台和紧缺物资运输快速通道,加强长三角应急物资互济互助和协同联动。

四是强化投入保障,重点是建立完善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的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公共卫生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动员社会多元投入,加大对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支持。

五是强化应急医疗保障,重点是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统筹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探索建立特殊群体和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救治。

市委、市政府近期将根据《若干意见》明确的目标,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明确部门和地区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落实到位。同时,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近期还将出台关于加强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第五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

在随后的答记者问环节,宗明指出,从这次新冠疫情防控的实践经验来看,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完整的防控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灵敏、高效的。《若干意见》专门把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放在四方面、20条具体任务首位。

宗明表示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集中统一。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涉及的面非常广,集中统一是整个防控体系建设当中的关键。这次《若干意见》提出,必须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实际上这对整个公共卫生健康应急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

第二个关键点——智慧高效。推进指挥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方面,依托全市“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多数据、全方位、广覆盖的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大数据智慧决策平台。通过这样的系统和平台,来增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能力,即实现当前态势全面感知、医疗卫生资源统筹调度、重大信息统一发布、关键指令实时下达、多级组织协同联动、发展趋势智能预判等六大能力。这样的能力建设对于我们抗击这场疫情至关重要,长远来说,对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公共卫生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个关键点——完善制度和预案。主要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并建立定期修订制度,按照事件不同级别和规模,完善相应的应对处置方案。

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专家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中的作用,《若干意见》也提出,要建设一个专业化程度高、涉及相关学科领域面广的公共卫生的安全专家库。我们希望在未来应急指挥体系中,能够有更多的智囊参与,使得疫情防控能够在科学的基础上有力、有效、有序。宗明透露,上海市公共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也正在谋划中。

(据4月8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直播内容整理)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