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的气管镜,让我左右为难
上周二,是我的门诊班。轮到门诊班,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儿。平日,在手术室里的工作,就像机器人一样。一个接着一个的手术,忙完,已是日落西山。因此,谈不上任何幸福指数。而门诊就不一样,门诊虽然也会有很多活,但活比较复杂,而且诊疗期间有家属和医生的互动,疲劳指数就没那么高。
早晨,带好一天的话匣子和麻醉盒子,我奔向了门诊。有人问,麻醉盒子是什么?其实,麻醉盒子就是一个小药箱的概念。和纯药箱不同的是,里面主要放一些急救药品、急救用品以及必备的少量麻醉药品。
正常情况下,门诊都有药品。我们随身携带麻醉盒子是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带着它。一旦遇到紧急事件,可以第一时间为需要你抢救的病人建立安全的人工气道以及使用一些急救药品,为挽救生命争取黄金抢救时间。
当我达到腔镜室以后,腔镜室主任笑嘻嘻的说:来啦!看到他这么一笑,我猜就没有好事儿。心里想,可能也就是有熟人来做胃镜,需要给照顾照顾呗,还能有多大的事儿。照顾熟人是很正常的现象,有时候,还不得不照顾。我记得,有几次都是病人拿着院领导的批条来做的胃镜。那滋味啥感觉?就好像人家拿着圣旨来的,你不照顾也得照顾。心里不爽之余,还很不理解的是,做个胃镜,至于找院领导签字吗?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伸头向胃镜室望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按理说,有认识的,应该给提前安排呀?怎么不见人呢?我心里嘀咕着。
此时,刚才还说话的腔镜室主任也不知去向。心里想,他可能有跑回办公室喝茶去了。一旦空闲下来,他就喜欢喝两口茶。以前是为了提神,后来就养成了习惯。
正当我要去他办公室找他的时候,气管镜室的一幕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个病人,已经仰面躺在检查床上。很明显,这是要做气管镜的。平时,我们麻醉科几乎不参与气管镜的麻醉。看到他们要做气管镜还是很好奇的。因此,我停下了脚步。
等到护士已经将各种需要的东西准备齐全了,腔镜室主任也及时出现了。看到我在场,他又露出之前的那种要求人的笑容。我心想:该不会让我帮忙做麻醉吧?
怕什么,来什么?就怕他让我给气管镜的病人做麻醉,但他真的就是这个要求。
这么多年来,麻醉科一直徘徊在气管镜检查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检查过程中,双方面临着争抢气道的问题。麻醉最怕病人的呼吸出问题,但人家操作就是在气道内进行。万一再碰见个出血什么的,场面极其被动不说,还容易发生意外。
看到我面露难色,他说:那你帮我看着心电图。万一有什么事儿,你帮着处理处理。我说:好,这没问题。
其实,我想建议他:如果一定要麻醉,可以在全麻下操作。现在也有相应的通气设备,既不影响气管镜操作、有能很好的控制气道问题。最大的缺点是,病人需要多花钱。显然,这个找人来的病人是不想多花钱的,因此我就没接着向下说。
到了气管镜操作的时候,气管镜一进气管,病人就呛咳不止。看到这个场面,我真有点后悔没坚持建议他去做全麻了。呛咳是小事,万一再因为强烈刺激发生意外,得不偿失啊。要知道,如果不是气管或者肺部出了问题,谁会去做气管镜啊?如果正好病人的呼吸不畅,很有可能引起意外事件。
事后,我和腔镜室主任说了我的想法,但他也叹气。他说:现在老百姓还是没那么多钱。如果碰见经济条件好的,咱们都尽量劝他们做全麻吧。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