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肠道中栖居大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构成与人类健康极为重要的体内微生态环境——微生态菌膜屏障,参与营养、消化、吸收及清洁肠道,维护健康的作用。腹泻是因病原细菌或病毒在肠道内生长繁殖而引发。由于引起肠道感染的细菌种类多,且致病菌与正常菌群共生,致病作用各不相同,因此,胃肠道感染的诊断较为困难。加强粪便中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意义重大,所以,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送检是保证胃肠道感染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关键。
一、什么情况下的腹泻患者建议做粪便细菌培养
a)粪便涂片镜检白细胞≥5个/Hp;b)重症腹泻;体温大于38.5℃;c)血便、脓液便;未经抗菌素治疗的持续性腹泻的患者;d)来自疫区的患者。
二、粪便标本采集要求
a) 尽可能在感染急性期和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采集新鲜的腹泻粪便标本;b) 排除一些病原体的携带状态,需要连续3份标本阴性。若需要连续采集3份标本,则两次采集标本应间隔48小时。
三、留取粪便标本方法
a) 将粪便排入干燥清洁的便盆,避免使用坐式马桶或蹲式便盆。粪便样本中不应混入尿液及其它异物,采集过程应尽量无菌操作;b) 用于细菌检测的粪便:用无菌竹签挑取标本中异常部分(有粘液、脓液和血液的部分)2ml~5ml粪便悬液或2g~5g粪便样本置于无菌螺帽容器中,立即送检。
四、粪便标本运送及保存方法
a) 对于细菌性病原菌检测,标本在室温条件下,立即送检(2小时内)。如预期有2~3小时的延迟,则应使用Cary-Blair氏运送培养基转运标本,标本可在冰箱4℃保存(用于难辨梭菌培养的标本除外),24 h内送到实验室。如果检测艰难梭菌,预期有48小时的延迟,标本应冷冻或尽快在4℃下转运;b) 普通细菌培养粪便标本宜放入运送培养基送检;c) 对于病毒病原体检测,标本在室温条件下,立即送检(2小时内)。若无法及时进行检测,新鲜的粪便标本可在4℃保存2至3天。要长期储存,宜在-70℃或更低温度下保存。
五、粪便标本培养注意事项
a) 粪便标本常规不进行厌氧培养;b) 胆汁、结肠造口术和回肠造口术标本的运输方式与粪便标本相同;c) 肠炎和发热病人宜同时送检做血培养;d) 下列腹泻患者应连续3天送检标本:社区获得性腹泻(入院前或72小时内出现症状)。医院腹泻(入院72小时后出现症状),且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大于65岁并伴有内科疾病、HIV感染、粒缺(中性粒细胞<0.5×109/ml)及疑似院内暴发。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