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基层好医生张凯的人生轨迹
记者:万笑笑
通讯员:方勇(东至县中医院)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我的爸爸是防疫一线的医生,我感到无比的自豪,爸爸和同事随时下乡去会诊,我好几天都没有看到他了。大年三十那一天,晚上九点钟才吃上年夜饭。”安徽省东至县总医院中医院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兼急诊科主任张凯的儿子在作文中这样描述忙碌的爸爸。然而,张凯再也无法亲耳听到儿子清脆温暖的朗读声了。
张凯医生遗照
2020年3月19日,张凯因劳累过度因公牺牲,年仅41岁。在家里,他是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医院,他是团队的“领头羊”,是患者心中的好医生。然而,张凯永远地走了……一个家庭失去了“主心骨”,一个单位失去了“顶梁柱”。
累倒在抗疫一线
张凯是中共党员,生前任东至县总医院中医院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兼急诊科主任,曾援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曾获得东至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新疆皮山县优秀医务人员”“池州市首届十佳最美医生”“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张凯与中医院院区方勇、吴晓宏、许立祥、洪丁卫等主任医师组成的该院疫情防控专家组,从1月26日起,奔赴昭潭镇、龙泉镇、木塔乡、青山乡等乡镇疫情防控一线,对返乡人员展开逐户筛查,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救治,对乡村医护人员遇到的疑难病例诊治给予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直至倒下。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胜利了,而你却猝倒在被隔离的床上,永远离开了深爱的妻子两个幼小的儿子,垂老的父母,还有那么多需要你救助的病人,凯医生,四十一岁,年富为强,身担重任,你何忍离去。常常看到你忙碌的身影和疲惫的眼神,劝你多休息,适当调节自己,你却这么永远地休息了。你不会忘记每次和三岁小儿子的承诺,爸爸打完怪兽马上就回来,你多想活着,多想回来,可为什么你却这么离开……”该院骨伤科主任章国跃回忆张凯医生时说。
3月24日上午,张凯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县殡仪馆举行。东至县委副书记、县长盛国星主持告别仪式,东至县四大班子在家领导,几百名亲友、同事、群众和党政机关人员赶来送别这位冲锋一线的白衣战士。“小凯,你辛苦了”“凯哥,我们永远怀念你”……告别仪式上,亲友悲切呼唤张凯医生。
“他谦虚好学、为人谦和,深受同事和患者尊敬。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张凯第一时间主动请缨,选择逆行,到最危险乡镇驻点帮助接触者筛查新冠病毒,并且主动请战到总医院专用病区救治病人。是他和全县广大医护工作者一道,在我们和病毒之间,筑起了一道坚强的防线。”3月25日,东至县总工会追授张凯同志“东至县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同事身边的良师益友
2003年7月,张凯从皖南医学院毕业后,就一直在东至县中医院工作。“世上无不治之症,唯有不精之艺”是他的座右铭,用以提醒自己积累经验和整理临床工作笔记,以现有的医疗条件做到尽量少漏诊和误诊,在不断探索中精益求精。
东至县当地的媒体探访了张凯医生的办公室后,这样描述:“值班室床头、办公桌抽屉里,全都是他归类整理的医学书籍、病例分析和学习心得。办公桌上三个优盘,里面全是病例分析报告,办公电脑里存满了搜集整理的病例图文资料,C、D、E、F等盘内存几乎都满了。”
“他深知作为一名合格的内科医生,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据该院医务科科长方勇介绍,张凯经常参加国家及省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聆听专家学者的学术经验、最新研究成果报告,“回来总是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心得跟同事们分享。”
“重症医学科的发展,他是先驱。从无到有,每一台呼吸机、中央监护设备等,都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周娜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打造一支团队,拥有先进的技术,服务全县人民。”周娜含着泪说,张凯最大的梦想,就是打造一支一流的ICU团队,为此,“他自己掏钱购买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定期给全科医护人员培训。”
2019年底,东至县组建首个重症医学科,张凯兼任主任。他克服种种困难,率先在全县开展肺功能检测、CT引导下/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心包腔及胸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重症床旁彩超以及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疾病等临床技术技能,大大提高了我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以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水平和治疗效果。
“他以科室、以医院为家,基本上24小时随时待命,经常深更半夜回去。”重症医学科同事王安邦说,科里值班室,几乎成了张凯的“家”,无论是急诊抢救还是急危重症,他都在这边监护、治疗,“我们将以他为榜样,努力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
援疆岁月
追忆张凯的生平事迹,他还有一段宝贵的援疆历程,在他办公室的电脑里,仍然保存着援疆时的照片和自己写下的援疆故事。
2016年8月,张凯踏上了援疆路。当年,池州市选派医务人员对口支援新疆,张凯主动报名参加援疆医疗队,奔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任副主任一职。
皮山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旁边,自然条件恶劣。与张凯一道援疆的池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董平回忆,他和张凯刚到皮山,就感到皮肤瘙痒,晚上彻夜难眠,为了不影响第二天工作,只得吃抗过敏药,以保证晚上的睡眠。张凯很快克服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远离亲人的孤独和各种身体不适,迅速投入当地工作。
“援疆是国家大局,是国家需要。”县总医院党工委书记、副院长姜鲁峰回忆,在中医院动员医护人员去援疆时,张凯义无反顾,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担起了援疆使命。
2016年援疆时,张凯的妻子怀有身孕,大孩子还不到10岁,离开父母妻儿路途又远。援疆期间,张凯很难抽出时间回乡探望亲人,在他的心目中,患者比家人更需要他,皮山的急诊工作更需要他。
2017年的大年初一,张凯的妻子生下二宝。张凯在家还没有来得及陪伴妻子几日,皮山县人民医院急诊室就打来了电话。一边是需要陪伴的妻儿,另一边是等待救治的病人。使命在肩,心中虽有对家人的依恋不舍,张凯毅然踏上了回新疆的路途。
“凌晨两三点钟,只要病人有情况,张主任绝对会在10分钟内赶到。”皮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贺强回忆,为了提升科室的救治水平,张主任还自费购买一台投影仪,定期对他们进行知识辅导。张凯白加黑、五加二不停地工作,有一次在急诊工作中因过度劳累,突然昏倒在地。经过短暂休息调整后,张凯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干事情、干工作特别的认真。现在皮山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工作流程、规范还是张凯援疆时制定的。”安徽省第三批援疆医疗队带队西翀回忆,在张凯团队的带领下,皮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救治了当地许多危重病人。
2017年8月,张凯和援疆的同仁们出色地完成了援疆任务。张凯和医疗队员们不仅帮助当地医院健全了三级查房和临床病例讨论制度,规范了诊疗行为,还通过参与、指导、演示等方式改变当地不规范诊疗习惯,教育大家提高急救意识,主动开展救治工作。一年时间里,他们陆续开展有创机械通气26例、无创机械通气20余例、可视喉镜20例、喉罩置入10余例;高质量监督下心肺复苏术50余例、心脏电复律20余例……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正如一位网友留言所说:“党和政府及单位会采取各种方式照顾好您的父母妻儿,愿您在天堂安息!”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