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大意!你手机里的“健康码”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2020
04/05

+
分享
评论
i医
A-
A+
健康码发挥巨大优势的同时也有诸多问题值得关注,i医团队据此为大家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意见。

健康码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健康码将通行证与健康证明数字化,从而实现一次申报,全地区通用。2月9日,阿里巴巴在杭州余杭推出第一个健康码,然后迅速在杭州全面推广,随后各省相继推出健康码,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也推出了国家统一的健康码。

健康码是信息时代数字化疫情防控的创新应用,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优势,但作为新型产物,健康码也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关注,康达律师事务所i医法律服务为团队据此为大家分析健康码推行中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一、健康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    健康码信息采集有待完善

原始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是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如果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后续的数据分析就会作出错误判断,致使健康码的作用大打折扣,给疫情防控造成极大困难。

一是个人信息填报存在谎报、瞒报。申领健康码需要个人填报信息,虽然大部分持有者能够准确填报信息,但瞒报或者虚报信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目前一些地区已通报数起健康码个人信息谎报、瞒报案例。虽然客观上可以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倒追、核查信息,但是这种技术成本高、效率低。因此绝大部分地区只针对确诊、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采用这种技术,普通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中的信息漏洞很难被发现。

二是大数据采集后台稳定性有待提高。健康码基于个人填报信息与后台数据的实时计算比对,经后台审核后生成,人工无法干预或修改结果。而后台系统目前尚不稳定,经常出现变动问题,很多人都反映健康码无故出现变红、变黄、无法办理认证、审核是信息显示不全等诸多问题,给必须要使用健康码的群众造成很多不便。

2、健康码使用便捷性有待提高

在健康码推行之初,由于可替代人工表格填写、减少交叉感染而被广泛推广。但健康码目前在便捷性存在严重不足。

一是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健康码无法互认。目前,存在着全国的、各省市的、各地级市、各社区以及不同互联网平台推出的健康码,虽然全国正在推进健康码的互通互认,但仍然是不同二维码之间的互认,而并非是统一的健康码,甚至在北京地区同时出现北京健康宝、京心相助等多个健康码程序。在全国复工复产工作中,由于各地的预警级别不同、各地的健康码也不同,会出现反复重复隔离观察的情况,消耗大量时间成本。

二是不同健康码的认证标准和方式各有不同。各地区和单位的要求不同,同一人可能需要申请多个健康码来保障自己的出行与工作,而不同的健康码则需要不同的认证获取方式,如某些地区认证后可以通过关联大数据直接获取信息获得绿码,而部分地区则需要连续14天上报健康信息后才可获得绿码。在需要连续上报健康信息的程序中,一旦中途忘记打卡,将导致信息填报中断、无效。另外,健康码的信息也只能证明受检者当时的状态,此后的健康状况并不能简单地以此作为判断。

三是特殊人群对健康码的使用存在严重限制。目前健康码成为了很多城市出行、进出的必需品,而很多特殊人群无法正常申请和使用健康码,影响生产生活。许多年龄尚小的未成年人(如10岁以下儿童)由于个人无法申办手机号,或不能与相关程序绑定,无法申领健康码。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水平受限,不会申领和出示健康码,另外就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限于网络硬件和大数据信息的限制,健康码的使用非常不便。

3、健康码的信息安全有待提高

一是健康码信息采集中个人隐私的保护不足。健康码中数据涉及持有者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位置、行程、健康等大量个人敏感或健康信息,甚至带有可携带式电子病历的特点。目前在市场上,健康码平台数量众多,这些个人信息被反复多次采集,泄露风险极高。个人的健康码信息如果被泄露或篡改,对个人的生命健康、经济利益、个人名誉都有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确诊患者的个人信息泄露极可能会导致网络暴力、社会歧视、甚至故意伤害等各种严重后果。而且,健康码虽具有一定的身份象征,但主要是监测个人动态信息,并不像身份证能够证明个人身份。在数据采集的限度和范围有待讨论,个人敏感信息、金融信息、住宅住址、活动轨迹的信息应当在确有必要时采集。

二是运营商和信息平台通过健康码获取个人健康大数据的原始资料,存在个人健康数据泄露和非法利用甚至被交易出境的风险。目前,健康码已经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近10亿人口,其中所包含数据包括我国各个地区的人口分布、人口流动、人际关系网、健康状况等多种重要信息。因而,健康码中的大数据信息被非法利用的风险极高,不法者可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广告精准投放、实施诈骗、获取客户等。同时,人口健康大数据还存在流入境外,被非法利用或开展针对性研究的高风险。

二、完善健康码的意见建议

1、构建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机制

一是坚持依法防控,明确漏报、瞒报信息的法律责任。重视调查个人信息漏报、瞒报的情况。新闻媒体、基层组织、党员群众应当组织相关宣传活动,引导科学客观填报信息,将个人漏报、瞒报信息纳入个人诚信记录、杜绝漏报、瞒报信息。在健康码申领的首页及个人信息填报界面应当重点提醒填报人对个人填报的信息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是及时完善健康码后台系统,建立异常状态及时处理机制。针对个人健康码出现异常的情况,健康码管理平台应当建立专门的咨询和处理渠道,并且在社区也可以设置专门负责人,处理上报异常信息。另外可以设置个人改码申请网上通道,健康码出现异常可通过线上申请,进行核查修改。

三是坚持传统防控措施与健康码相结合。健康码只代表当时状态,且可能存在数据偏差,所以在疫情的关键时期,依然要坚持公共场所戴口罩、进出测量体温、集中隔离与居家隔离等疫情防控措施,倡导分散出行、避免人员聚集,防止疫情传播。

2、多措并举提高健康码便捷性

一是推进健康码互通互认进程。我国并没有统一的国家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各类人口、医疗健康大数据并不共享。健康码又是自下而上发起的,各类健康码中所囊括的区域、数据不同,所依托的平台不同,因此,短时间内各个地区直接连接国家统一的健康码确有困难,相比之下促进现有健康码的互通互认效率更高、疫情防控作用更大。为加快全国一体化平台建设,国家搭建健康码信息平台,制定《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接口标准》,为各地提供多种互通互认路径。目前,应当继续推进低风险地区的健康码互通互认进程,并根据疫情形势,部分高风险地区也应及时调整疫情防控等级,做好与低风险地区的健康码互通互认工作。


二是进一步统一健康码的认定标准,健康码认定标准不一,所形成的大数据库不同,大数据中所包含的数据也相对有限,从而影响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如全部使用大数据信息采集与个人信息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收集的准确性、便捷性,填报信息尽量按照异常信息单独上报、无异常信息不上报的方式,减少群众的负担。

三是对特殊人群应当予以保障。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申领健康码确有困难的,各地基层社区或在发布健康码出行政策中应当予以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近亲属代领健康码然后将个人健康信息接入公民社会保障卡、市民卡的方法实现这一目标。而如果没有接入条件的,又处于低风险区域,可以通过近亲属代领健康码并和老人、未成年人协同出行,同时限制代领人代领健康码的次数。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为鼓励人员分散出行、保障一人一码,不适宜开展健康码代领的,可以通过社区开具纸质版健康证明保障无健康码人员的出行。但应当保障该纸质版健康证明可以在健康码通行区域内正常通行。

3、加强健康码的信息安全保护

一是数据采集应合理合法。依据《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信息采集中要遵循“一数一源、最少够用”原则。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应保证服务和管理对象在信息系统中身份标识的唯一性,基本数据项的一致性,便于信息共享和利用,避免重复采集、多头采集。不得超范围采集,只采集满足服务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最少且够用的相关信息。并确保公民知情同意,在大数据采集中知情同意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相关部门应监督平台完善平台程序,主动履行告知义务,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二是数据利用应规范安全。原则上不得对外提供涉及保密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如因防疫目的等公共利益的方式必须披露个人信息,则必须进行脱敏处理;健康码中含有的人口健康信息,应当由相关管理部门授权应用,不得擅自利用。在疫情期间这种信息的应用应当局限于疫情防控所需,疫情过后有关部门应当监督及时销毁数据,满足用户的“被遗忘权”。

三是数据管理应分级保护。首先,要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确保健康码平台系统安全,落实隐私保护要求,确保人口健康信息的安全性,不得泄露隐私信息;其次,建立痕迹管理制度,可管理、可控制、可追溯,全程留痕;最后,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大数据管理中出现的违反行为,要按照规定处理,督导整改、通报批评或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作者:i医法律服务团队 马晓娜 张广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