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战“疫”纪实——逆行冲锋,托起生命方舟

2020-04-04   宜昌市中心医院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2020,宜昌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打破春节的团圆和平静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迅速响应

以最快的速度救治患者

一场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

全面打响


星夜集结,改建医院隔离病房

逆行冲锋,与病毒极限竞速

驰援荆楚,为生命赢得主动权

……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上下一心、凝神聚力

以生命赴使命的热血担当

筑起护佑人民生命的坚固屏障


争分夺秒

用行动为疫情吹哨


“时间就是生命。每个人都能快一分、抢一秒,切断传播途径的几率更大,医患双方才能更安全。”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杨俊说。


新冠肺炎防治领导小组成立

1月20日,市中心医院组织召开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会,成立了以医院党委书记杨俊、院长贺会清为组长的新冠肺炎防治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救治工作预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到人。


前瞻性地调整江南院区功能布局

早在1月19日,感染性疾病科博士刘强退掉了返乡车票,奔赴江南院区参与隔离病房改造。为了不遗漏任何细节,他用手机录下关键要领,晚上睡觉前,还要在脑海中反复演练。

 


向全院职工发出一封《公开信》

1月22日,市中心医院通过《公开信》要求职工做好三件事:不要让疑似病人进入医院大厅,一律在发热门诊完成预检分诊;已经进入大厅的可疑人员,要及时发现并控制;控制传染源的标准,就是从患者戴上口罩开始。信件公开后,受到省市医学相关专业人员的推崇。

制作医护人员的防护视频

指导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洗手、做好三级防护等,通过分层培训、网络培训的方式,让全员知晓、落实到位;在企业微信开辟连心桥专栏,让职工匿名发布基层存在的问题,为医院的决策提供参考。

筑牢预检分诊的坚强防线

加派医护人员对发热病人进行预检分诊,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为了避免发热患者大量涌入门诊,1月26日,医院在全国率先开通发热在线咨询平台,实现一对一健康咨询。

 



逆行冲锋

白衣执甲誓言铿锵


病毒,前所未见

形势,空前严峻

 


1月30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达《调度令》,启用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作为定点收治病区。


而此时,正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进修的骨科博士寿康全,得知消息后毅然决定:中断进修,逆行回宜。他说:“我是一名医生,我要返岗。”

 


危难时刻,逆行是勇气、更是担当


“危险的活交给我。”

“我是党员,我先上。”

“我自愿报名,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市中心医院26个在职党支部、千余名党员纷纷主动请缨,一封封催人泪下的请战书,写满白衣战士“我将无我”的忠诚底色和赤子情怀。

 


时间紧,任务重,与家人的告别只能匆匆


泌尿外科病区主任、博士陈晓波,悄悄收拾好行李,瞒着家里的老人“偷偷”出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瞿星光博士处于心梗康复期,默默收拾好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急救药后,迅速转战江南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博士李文新,放弃了回安徽老家奔丧的计划;中医科博士尹龙,告别怀孕2个月的妻子,星夜奔赴战场……

 


“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和重症病人的救治中。”千余名医护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奋勇逆行,火线支援江南院区。

 


誓言铿锵振苍穹,泪光闪烁传信心


在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见证与时间赛跑的速度。该院迅速腾空两栋住院楼,设置12个隔离病区,清理消毒。“没有负压病房,要达到收治条件,必须将普通病房改造成隔离病房。”该院改造团队争分夺秒,克服艰难险阻,全力施工。

 


建成隔离通道,划分隔离区、半污染区和缓冲区。当日,市中心医院迅速完成了人员调整、物资准备、设备安装等,一间间普通病房被改造成隔离病房。同时,该院还在省内地市级医院率先建立接诊新冠肺炎的孕产妇、儿童、外科手术的特殊诊疗区域,宜昌市新冠肺炎产科、儿科定点救治机构在江南院区相继成立。


兵贵神速。1月30日晚,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开始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及发热留观患者。而此时,距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达启用的决定还不到12小时。

 


没有现成经验可以遵循,鲜有权威文献可以查阅,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冒着极大的风险,上下求索、立行立改,让江南院区成为宜昌抗疫的主战场。截至目前,该院区共收治确诊、疑似病人等569人次,其中重症患者136人次。


拼力相搏

在死亡线上抢生命


2月1日,7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张阿姨被紧急送往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一个多月里,她经历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耐药菌感染等“死亡之约”,却一次次在白衣战士们紧急实施气管插管、72小时持续血液净化、四次恢复期血浆输注等抢救后“死里逃生”。


3月12日,与死神再次擦肩而过的张阿姨成功拔管,恢复自主呼吸。得知长达41天的时间里,百余名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一次次合力抢救她时,张阿姨泪水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一度脆弱的心也变得坚毅起来。


“我要喝牛奶,我要喝饺子汤!”张阿姨说,她一定好好配合治疗,不会再放弃自己,争取早日康复。


3月17日,张阿姨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符合新冠肺炎的出院标准。那一天,她在医护人员的簇拥下,转入江南院区的康复病房,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


而此时,隔离病区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们,却选择了用一种最简单又充满力量的方式来“犒劳”自己。十几双手叠加在一起,不约而同地喊着:“加油,坚持,病区还有一个危重病人,我们不胜不休!”


密不透风的隔离服、布满雾气的护目镜、数层手套,在视觉、触觉都“失灵”的情况下,他们毅然实施抢救,并且毫厘不失;给危重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时,大量分泌物气溶胶会喷涌而出,他们依然“贴面而行”;病人的排泄物必须加入消毒水搅拌处理,护士们坚持冒着高危暴露风险,每天为重症患者进行倾倒大小便等生活护理……


 


健康与生命的成功回归,是对医护人员最好的回报。两位新冠肺炎确诊孕妇,在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的严密防护下,生下了孩子。更为欣喜的是,孩子们未感染新冠肺炎。


 


一条慢慢爬升的斜线,标示出院患者人数与日俱增。截至记者发稿时,江南院区治愈出院病人数553人次,仅剩1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在接受ECMO(体外膜肺氧合)后续治疗。而在出院的确诊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1岁,年龄最小仅5个月。


义无反顾

拓展高难医学边际


“必须救!创造条件坚决救!”在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医护人员依靠严谨细致的判断力、果敢严苛的专业执行力、不畏艰险的创新力,不断向更高、更难处进发。


攻克重症,强强联手。在隔离病区重症监护室,由市中心医院牵头,联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市二医院专家,共同成立联合救治团队,全力抢救危重症患者;成立气管“插管三人组”、呼吸治疗小组、血液净化团队、中医药治疗和心理康复治疗小分队,对重症患者实施精准治疗;连线武汉金银潭医院,组织国家级专家远程会诊,及时为患者制定“一对一”重症救治方案。


 


接力救治,不胜不退。51岁的黄姓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后,历经两次气管插管,病情再次恶化,生命危在旦夕。3月4日,市中心医院组建ECMO救治小组,对该危重症患者采取ECMO技术救治。“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一线生机,我们都要尽全力救治患者。”福建援宜医疗队队员、福建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叶勇立即驰援,一场生死“拉锯战”就此拉开序幕。


 


辨证施治,转危为安。“中医药参与治疗能很好地促进渗出的吸收,减少甚至解决肺功能损伤等后遗症。”患者病情稍稳定后,白衣战士们再次踏上征途,开始新一轮的生死竞速。在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中西医结合治疗交出了令人振奋的答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治疗中,中医药参与度达100%,将一位位重症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

义无反顾,克临床之艰。91岁高龄,合并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免疫力极度低下;患者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几分钟。“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能破!这些最难攻克的关口,我们要冲上去!”医者仁心的本能,让他们以生命护佑生命。


 


应用床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驱散炎症因子风暴;改造呼吸机,为患者做喉镜直视下插管;实施俯卧位通气,16小时不间断为患者拍背排痰,畅通“生命通道”。他们拼尽全力,从预防之始的施药到康复之末的干预,从身体层面的救治到心理问题的关照,一次次突破胶着、对垒状态,不断扩展高难医学的边际。


驰援荆楚

为生命赢得主动权


医疗资源告急!疫情初期,武汉形势严峻,令人揪心。1月23日上午,市中心医院调派ICU医生李灵丰、男护士唐光明、韩振中等3名医护业务骨干,驰援武汉金银潭医院。


 


在相距300公里的武汉金银潭医院,李灵丰一直坚守在重症监护室,负责病区内近40名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由于防护装备有限,原本需要至少三个人相互配合的插管操作,都要独立完成:推药镇静、托面罩给氧、吸痰……一系列操作下来,大汗淋漓。

 


唐光明先后带领三个不同的护理小组,参加了20多场重大抢救;主动承担了新同事的带教工作,还总结出一整套康复训练方法,精准护理新冠肺炎患者。

 


27岁的韩振中因为临床工作经验丰富,被分配到新组建的ICU病区,并作为责任组长带领护理组管理危重患者。


 


“患者以生命相托,我们唯有全力以赴。”他们争分夺秒、日夜鏖战,凭借精湛的医术,迅速成为了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区的抗疫主力。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1月23日下午,得知市三医院需要支援时,市中心医院又派出6名呼吸与危重症学科骨干前去支援。冒着高危暴露风险,他们主动承担了气管插管内吸痰、俯卧位通气等高难度操作,为生命赢得主动权;前期人手不足,他们还包揽了病区的医疗废物搬运,常常累得汗流浃背,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1月25日至31日,市中心医院又派出15名医护人员,分四批赴市三医院增援。2月14日,该院又选派三名专家赴宜都支援。


 


防护物品奇缺!市中心医院发动全院职工积极组织货源,多形式、多途径、多渠道筹集防疫物资。防护服、N95口罩、外科医用口罩、无创呼吸机等物资,星夜飞驰,跨越千山万水,抵达市中心医院后勤保障部;随后,这些物资又被按紧急需要程度调拨,火速送往武汉金银潭医院、宜昌市三医院等战“疫”一线。


众志成城

一战到底不胜不休


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遭遇战,唯有众志成城,才能构筑坚不可摧的防线。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每个职工都是我们的孩子和亲人,不做好防护,怎么忍心让他们进隔离区。”大年初一晚上,市中心医院主要负责人奔赴湖北华强科技有限公司,恳请他们加班定制4500套隔离衣。在华强科技的生产车间里,从衣服的样式设计到紧急采购制衣原料,再到每个工序的质检,他们都亲自参与。

“身体状况好不好?食堂的饭菜,吃不吃得习惯?”连续50多天,市中心医院主要负责人深入隔离救治病区,了解一线最真实的救治情况。


针对医务人员工作任务重、感染风险高、心理压力大,市中心医院着力将各项关爱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落细。免费为一线职工提供肺部CT检查、核酸检测和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发放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和一次性补贴,分批安排一线医务人员轮休。与交运集团、公交公司协调,保障医务人员上下班正常通勤;采取统一配置的模式,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卫生、营养、便捷的就餐服务。

 


2月2日,市防疫指挥部确定将市委党校作为抗疫医务人员居住点,多位市领导亲赴市委党校慰问一线医务人员,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市委党校主动作为、迅速行动,为医护人员提供最好的保障和最优的服务。“市委党校的后勤人员很辛苦,服务周到,让我们很感动。”市中心医院护士长吴小玲说,高质量的后勤保障,让他们每天都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



 

“市领导、医院领导的关心关怀,让我们战斗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心里很温暖,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纷纷表示。



 


“尽己所能,使命必达!”在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的隔离病房里,医护人员秉持初心,还承担了很多岗位之外的工作。为了防止感染,隔离病区不让护工、清洁工和亲属进入,他们主动帮病人打饭、送水、做卫生;为了不麻烦环卫工人,他们包揽了医疗废弃物的搬运、处理工作;为了减少火葬场工人暴露风险,他们又克服重重心理障碍,亲自将过世的新冠肺炎患者抬出隔离区……

啃下一块块“硬骨头”,闯过一道道难关,宜昌抗疫形势持续向好。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在这个时候,越要慎终如始。市中心医院将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继续发挥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一战到底,不胜不休。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 周寒飞 朱鸿 

通讯员 |  韩毅  

视频制作 | 张姝娅

编辑 | 付晶    

责任编辑 | 舒德喜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