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后,这群人到底对你做了什么?
手术日的前一晚
“张大爷,平时在家里干不干活呀?”
“张大爷,平时胃口怎么样呢?”
“张大爷,平时咳嗽吗?有没有痰呢?痰多不多呀?”
“张大爷,balabalabala......”
每一位在浙大二院做过手术的患者一定经历过上述看似啰嗦的关心。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在唠家常,其实,这是麻醉医生在进行手术前的访视,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问答中,蕴含了许多重要的讯息,比如:
能在家里干活说明有较好的心功能
胃口不好提示可能存在胃肠道相关的疾病
而经常咳嗽咳痰则反映了肺功能可能并不理想
所以当麻醉医生问出这些简单的问题时,大家一定要认真回答哦。
为什么要进行术前访视呢?一方面,通过手术前的访视,麻醉医生可以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预测患者进行麻醉和手术时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从而与外科医生一起,为每一位患者制定最合适的麻醉和手术方案;另外,通过术前访视时亲切友善的沟通,还可以帮助患者,特别是小朋友克服焦虑、紧张的情绪。
为什么要进行术前访视呢?
一方面,通过手术前的访视,麻醉医生可以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预测患者进行麻醉和手术时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从而与外科医生一起,为每一位患者制定最合适的麻醉和手术方案;另外,通过术前访视时亲切友善的沟通,还可以帮助患者,特别是小朋友克服焦虑、紧张的情绪。
手术日晨7:00
时针刚刚指向七点,麻醉医生就已经在手术间里为一天的手术进行准备了。
除了检查各类所需的仪器和抢救设备是否运作正常,麻醉医生还要提前准备好手术过程中需要的药品,包括麻醉药品和抢救药品等等。
手术中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危险的状况,特别是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更是争分夺秒,作为手术室内的危机处理专家和抢救第一主力军,麻醉医生必须做到未雨绸缪。
各种麻醉药物与抢救药物准备
手术室上午8:00
麻醉准备完成,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生会给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护,之后主刀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一起再次确认好患者的身份信息、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注意事项等重要内容,确认无误后,麻醉医生才开始实施麻醉。
对于不同的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和治疗方案,麻醉医生还会进行一些穿刺置管的治疗操作,包括深静脉穿刺置管、动脉穿刺置管等等,大家不要误以为这就是“麻药针”哦,这些治疗操作都是为了帮助麻醉医生更好的掌控患者的身体情况,预防和应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
麻醉医生在为患者进行穿刺置管治疗操作
手术室上午9:00
人们往往把麻醉的过程比作飞机飞行。做好了麻醉前的准备工作,飞机起飞前的“安全带”也系好了。
之后全身麻醉完成,飞机起飞,患者也进入了梦乡,这时候手术医生才开始进行手术。而麻醉医生的工作也才刚刚开始。
就好比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气流颠簸,手术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这个时候麻醉医生犹如心思缜密的机长,凭借着丰富的内外科知识及临床经验,时刻守候在患者身旁,把控着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会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帮助患者度过手术难关。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用来形容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状态再合适不过。
术中麻醉医生为患者保驾护航
手术室中午12点
“接下来继续交给你们了”,主刀医生往往会在手术顺利结束后对麻醉医生这样说。
而在飞机降落的最后阶段(患者苏醒的过程)至关重要,绝不能掉以轻心。手术后的患者会送到麻醉后恢复室,这里每个床位都配备了呼吸机和监护仪以及一些床边快速实验室指标监测。且由专职的麻醉医生以及复苏室护士负责照顾每一位来到复苏室的患者。
等到患者意识清醒,能够正常呼吸并且肌力恢复,使患者的生理机能尽可能地恢复到术前水平,达到能送回病房的标准后,麻醉后恢复室的麻醉医生或者护士会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交代患者与家属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麻醉后复苏室
手术室下午至晚上
送完病人后,麻醉医生就要准备下一位手术患者的麻醉啦,等到当日手术间内所有手术患者都平安送出手术室后,麻醉医生就又要去访视第二天的患者,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怎么样,经过分享一个麻醉医生一天的日常工作,大家是否对他们有了更多一份的了解呢?
当然,现代麻醉学发展迅速,随着舒适医疗在现代的普及,无痛时代的到来给广大患者带去了莫大的福音,也带给麻醉医生更丰富的诊疗范围以及更多的责任。
如今,麻醉医生在医院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无痛胃肠镜、无痛纤支镜、无痛宫腔镜、无痛人流、无痛分娩等无痛诊疗领域,还有疼痛科门诊,急诊和危重症的抢救都离不开麻醉医生。
麻醉医学,考验和衡量着一个医院的诊疗能力及平台运行能力,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在去年的中国麻醉周活动现场说道,一个医院医疗水平好不好、甚至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得好不好,看看它的麻醉(学)科就知道。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