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闻风丧胆的“超级传播者”,杀伤力究竟能有多强大?
来源: DrWhy
作者: Why君
疫情下的纽约,显得格外沉重。
截至3月31日11时,美国新冠病毒的确诊病例数超过16万,其中纽约确诊病例就达67325例,摩肩接踵的人口密度,不断扩大的感染范围,使纽约成为了美国的疫情中心。
在这个拥挤的,每平方英里就有2.8万居民的城市里,似乎所有人都在帮助病毒快速传播。如果在此期间再出现"超级传播事件”,疫情的控制将会变得愈发艰难。
然而事情还是发生了。
一名50岁的执业律师小白(化名)在确诊后,他的妻子、儿子、女儿、送他去医院的邻居、他的朋友以及朋友一家相继确诊。小白作为社区确诊的第一个病例,先后感染了不下20人,可以说是纽约新冠疫情的第一个“超级传播者”[1]。
我们知道,历来传染病暴发流行中都会存在“超级传播者”,那么“超级传播者”到底有多大威力呢?他们又对疫情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今天Dr.Why就用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和大家聊聊“超级传播者”的一些事儿。
八二法则
想要弄清楚“超级传播者”对疫情的影响,我们得先来看看什么是“超级传播者”。
“超级传播者”是流行病学的一种术语,是指一名具有极高传染性的携带病原体的人,其比正常病人更容易传染他人,而导致疫情大规模爆发。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将病毒传染给十人以上的病人被称为“超级传播者”。一般来讲,典型的“超级传播者”通常符合80/20法则,即在任何给定人群中,有20%的个体至少贡献了80%的传播潜力[2]。
换句话说,就是“超级传播者”可以特别高效地将病原传染给其他未曾暴露的个体并使其感染。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我相信很多人对“超级传播者”的概念并不陌生,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让人谈之色变的“超级传播者”,就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个。
致命厨娘
1906年的夏天,纽约牡蛎湾的别墅内,正在享受假期的查尔斯·亨利·沃伦(Charles Henry Warren)一家突发伤寒,同行的11人中有6人确诊,情况非常危急[3]。
伤寒的致病原为伤寒沙门氏菌,一般经由摄入受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传染,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苍蝇或蟑螂等媒介传播。感染者通常会出现高烧、并伴有无力、腹痛、便秘、头痛和轻度呕吐等症状,有些人甚至会出现带有玫瑰色斑点的皮疹[4]。
伤寒沙门氏菌污染水井图片来源:wiki
在抗生素出现之前,伤寒的致死率可达10%-20%[5]。所以在那个年代,伤寒还是非常致命的。但是伤寒的发生与卫生条件密切相关,通常会在人口密集的贫民区里流行,是流传于欧洲贫民窟的噩梦。
沃伦所在的牡蛎湾属于高档别墅,是富人们居住的场所,与贫民窟相距甚远。因此沃伦非常困惑,不明白自己居住的环境这么好,家人怎么会得伤寒呢?
沃伦开始猜测可能是别墅的水利系统受到了污染,于是便聘请了研究伤寒的专家乔治·索伯(George Sober)前来调查。
起初,索伯将排查的重点落在了水源和食物上,因为当地盛产牡蛎,所以索伯认为这些伤寒患者可能是吃了被污染的牡蛎,可实际上,有些病人压根就没吃过牡蛎。接下来索伯又排查了水箱、下水道等地,但还是没发现任何问题。
查来查去都一无所获,索伯决定换个方向,把目光锁定在外来人口上。在逐一排查后,索伯发现了关键人物,沃伦家的厨师,玛丽·马伦(Mary Mallon)。为了获取更多关于玛丽的信息,索伯调取了之前有关伤寒发病的案例。
结果让人非常震惊,玛丽所到之处,无一例外都曾爆发过伤寒疫情。
图片来源:wiki
玛丽出生于爱尔兰,后移居美国,因做得一手好菜被当时的雇主赏识,从此开始做起了厨师。
好景不长,雇佣玛丽的人家都在她工作不久后患上了伤寒,但是因为玛丽没有症状,所以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把玛丽标记为危险人物,再加上玛丽做的甜点在富人区是出了名的,玛丽也并没有因此失去工作机会。
在得知玛丽的背景后,索伯越加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这次的伤寒爆发与她脱不了干系。但想要证明是否携带致病原,还需要玛丽配合做一些相关的检查。
在对玛丽说明来意,并请求玛丽提供粪便和血液标本时,索伯遭到了玛丽的恐吓,并被玛丽拿着刀轰了出去。之后,索伯来了很多次,无一例外都吃了闭门羹。意识到玛丽是一个无法沟通的女人,索伯向当地的卫生局和警察寻求帮助。
在警察的协助下,玛丽提供了自己的血液和粪便样本,并在粪便样本中找到了伤寒沙门氏菌[6]。在这样的证据下,玛丽也承认了自己在做饭之前从不洗手的事实。之后,玛丽就被送到了医院进行隔离。
隔离中的玛丽 图片来源:wiki
隔离期间,玛丽每天都要提供大量的标本,为此她向卫生部门提出质疑,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暴,大众的同情最终让玛丽解除了隔离,不过根据规定玛丽不能再从事厨师相关行业。可在之后的生活中,玛丽还是觉得厨师赚的钱多,于是又偷偷干起了老本行,这也导致伤寒疫情再次爆发。
玛丽也因此再一次被隔离,直至死亡。据统计,玛丽共导致122人感染,5人死亡。
意义
玛丽的一生充满争议,但她的故事在今天仍有很深远的意义。
对于玛丽,有人说她是损人不利己,道德败坏。还有人同情她,认为玛丽并不知道健康携带者意味着什么,说到底是无知罢了。
而事实上,根据当时的医疗水平,确实没人能解释玛丽带病而不得病的真正原因。直到2013年,发表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7]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才真正揭开了“健康携带者”的秘密。
研究显示,在感染伤寒的人群中,有1%-6%会变成无症状携带者,这是因为在细菌感染初期,巨噬细胞会变得异常活跃,并与细菌进行战斗。但是当战斗几天后,巨噬细胞开始疲惫,变得相对温和,伤寒沙门氏菌看好时机,趁虚而入进入到巨噬细胞中,进行安家。温和的巨噬细胞可以容忍伤寒沙门氏菌的繁殖,并与之和平共处。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尽管这项研究对健康携带者进行了解释,但是并没有为玛丽的行为洗白。事实上,像玛丽这样的情况真的很少见,更多的“超级传播者”也是受害者,他们并不想将疾病传播给他人。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并不建议用“超级传播者”来描述这些人,而是用“超级传播事件”来代替。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当然,“超级传播事件”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群体免疫力、医院内感染、病毒载量、误诊、传播途径、免疫抑制和多重病原体感染等等。
伦敦卫生医学院的教授艾德蒙斯表示,在任何疫情初始阶段,病毒都会试图站稳脚跟,那么所谓的“超级传播者”就是病毒站稳脚跟的路径。如果病毒可以迅速找到进入超级传播者体内的途径,那疫情爆发速度会大大加快。如果在近距离内有多位“超级传播者”出现,那这一地区的疫情将会较难控制。
正如Netflix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大爆发》中所说,人类对流行病的疏于防备是令人吃惊的。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