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反复出血?一定要警惕这种肿瘤!
陈先生,今年23岁,因鼻腔反复出血去医院就诊,给予药物止血,补液支持等治疗。在外院行鼻窦CT平扫:鼻腔及鼻窦内见软组织影,提示肿瘤?鼻咽镜检查发现鼻腔肿物。
而后陈先生经医生推荐来广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行PET/MR检查示:
右鼻腔内见异常信号影,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FDG摄取增高,SUVmax为9.6,病灶向前上累及右侧筛窦及额叶直回硬脑膜。双侧颈部(Ⅱ区)见稍增大淋巴结,较大者直径约1.0cm,FDG摄取增高,SUVmax为9.3(右)及4.27(左)。诊断为右鼻腔恶性肿瘤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患者遂在医院行鼻腔肿物活检,病理科集体会诊意见为嗅神经母细胞瘤。
什么是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嗅神经外胚层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 0.4/100 万,占鼻腔肿瘤的3%-5%。ONB 发病率低,生物学行为差异大,易与其他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混淆,故在诊 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评价方面有一定的困难。
ONB发病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病情发展可出现鼻出血、鼻塞,也可有嗅觉减退或丧失、头痛、过度流泪、视物模糊、眼球突出及颈部肿块等表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10~20岁和50~60岁为2个发病的高峰年龄。ONB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生长缓慢,局部浸润鼻旁窦及邻近组织,大约1/5的患者发生远隔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颈部淋巴结和肺、骨。
影像学检查:
发病部位和累及范围:发病部位与嗅黏膜分布一致,常位于鼻腔顶部,起源于筛板、鼻中隔上1/3、上鼻甲和前组筛窦的嗅基板或嗅膜。肿瘤沿鼻腔膨胀性生长,形态不规则,呈条块状或团块状,边缘呈结节状、分叶状改变,冠状位可呈颅内外沟通的“蘑菇征”,边界多较清楚,即使侵犯邻近组织,病灶与周围正常结构间的分界清楚,
CT表现:病灶呈软组织密度,其内坏死不明显,瘤体较大时可见斑片状坏死,钙化较少见,少数病例内见点结状钙化/残骨片影。CT骨窗可清楚显示瘤体向周围骨质侵犯的程度,其中筛窦、上颌窦及蝶窦骨质最易受累。
MR表现:T1WI呈等、稍低信号,局部可见斑片状、不规则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不均,病灶内见条状、斑片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病灶内或边缘局部可见不同程度的线状、环状或花环状强化。MR软组织分辨力高,可更加清楚显示肿瘤边界、脑实质侵犯及瘤内细微结构。
本例患者行PET/MR检查,一体化PET/MR检查实现了功能代谢与解剖结构的精确对位,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多维度的影像学参数信息、更精确的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了精准的分期,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当身体向你发出警报,请及时专科检查,并行合理的影像学检查,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精确分期对于制定临床治疗计划及预后判断非常重要。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