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热点 | 重症新冠患者气道管理措施之囊压监测
2020-04-01
雅果科技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目前的国内防控形势已经基本明朗,但仍有部分重症患者需要精细化管理和治疗。对于重症患者,呼吸支持治疗是重要的生命支持措施。气囊压力监测是气道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对人工气道管理、吸痰操作中的囊压监测提出如下建议,为一线医护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1.人工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建立后,应将气囊压力维持于25~30 cmH2O,并使用气囊测压表常规(每6~8 h)监测1次,建议使用电子气囊测压表,可实时连续监测气囊压力,以保障有效通气并减少因气囊密闭不严造成的误吸及漏气污染环境,同时也降低气囊过度充气导致的气道黏膜压迫损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使用电子气囊测压表
2.吸痰操作
新冠病理分析结果提示大量粘液在肺泡中存在因此,这种难以清除的黏液可能是重症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改善机械通气的应用,需要解决小气道内粘液分泌的问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关于有创机械通气的治疗强调:根据气道分泌物情况,选择密闭式吸痰,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采取相应治疗。在吸痰过程中要管理好患者的气囊,确保气囊压维持25-30cmH2O。建议使用电子气囊测压表,可实时连续监测气囊压力,在操作中一旦出现囊压超出25-30cmH2O,电子气囊测压表可自动报警,提示进行囊压调节。通过实时的囊压监测可较好降低患者呼出的气体从气囊周围泄露的风险,从而减少患者呼出气体的外溢,避免泄露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使用电子气囊测压表
赞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