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以前所未有的面貌颠覆着人类的认知,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扫荡了中国战场,接着扫荡欧洲大地、北美大地,现已波及全世界197个国家和地区,一些目前发生数量较少的非州国家、南亚国家等,又会不会是下一个战场?
新型冠状病毒,它既温和又凶险。温和的一面,它有相当一部分为轻症甚至无症状,可以自愈。凶险的一面,一部分病人病情相当凶险危重,在中国武汉病人的死亡率达到4~5%,在意大利病人的死亡率则达到9~10%,在西班牙是7%左右。
新型冠状病毒,到目前为止,没有特效药,主要依靠人体自身免疫能力和对症支持治疗。一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可以减少病人由轻症转重症、重症转危重症的比例。
疫苗的研究,令人期待,今年一月份,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在咽试子、痰中未检测到病原体的情况下,坚持用纤维支气管镜作支气管肺泡灌洗,首次成功获取该病的病原体标本,并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随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对病毒成功测序,并将病毒测序成果分享给世界同行。
疫苗的研制方向一共有五个方向:
信使RNA疫苗
DNA疫苗
重组基因疫苗
佐剂效应催化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苗。
中国及世界各地生物制药公司正在争分夺秒抓紧研制疫苗。3月17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院士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正式启动临床试验,预计一期临床试验需要9个月时间。
疫苗研制是极为严谨和复杂的,2003年发生的SARS冠状病毒,至今也没有研制出疫苗。
由于欧洲及北美崇尚自由个性的文化观,以及他们的低储蓄率、服务业产业比率高的特点,如果让他们复制中国经验把病毒成功“隔离",现实中难以做到,他们目前的高感染率说明了这一点。欧洲及北美疫情的下一步走向难以预料。
现在,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这COVID-19将如何收场?世界会不会进入新型冠状病毒周期性感染的节奏?
目前看,指望在夏季到来时,新型冠状病毒会因气温升高而消失,已经是幻想,因为在赤道周边国家同样出现并存在广泛性的社区感染。
指望,新型冠状病毒会隔代减弱,现实已经证明目前没有一点隔代减弱的迹象。新型冠状病毒在第二波战场的欧洲、北美,同样表现出强大的致病能力。
COVID-19,会不会进入一个全球性的周期性的感染?这个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样,COVID-19,可能不得不可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就是群体性免疫问题。
群体性免疫有2种,一种是疫苗研制成功,人人接种疫苗而使人群获得对COVID-19的免疫能力,进而阻止该疾病的传播。另一种是疫苗研制不成功,人群普遍感染该病毒付出重大伤亡代价,从而使人群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
希望第一种情况成为现实,但是第二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因为疫苗研制并非易事,如发生于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2012年的Mers冠状病毒,至今仍然没有研制出疫苗。
所以,COVID-19,可不可能最终会以群体性免疫而终场,是人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作者陈劲松,男,湖北省英山县人,大校军衔,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军队某三甲医院医疗副院长16年。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