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关注的中山产妇彭某,经过医疗团队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已经在3月8日脱离呼吸机辅助治疗,成功脱离了危险期,进入康复阶段。而她也成为广东省全省第一例(目前也是唯一一例)危重症患者ECMO撤机成功患者。
围绕着这个病例,官方到民间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演绎,有认为西医之功,有认为是中医之功。这种演绎,也很有代普遍性,值得思考。
当地的定性是——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病情复杂,需多学科及时支持,协助诊治,我市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例就涉及到产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心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学科。
在这个过程中,包括省级西医专家钟南山院士和省级中医专家李赛美教授也参与了指导救治。
这种团体式抢救,中西医资源联合起来救治危重的新冠病人,在评估定性上,就已经变成了一件有点难的事情。
难在哪里?
首先是技术鉴定的难。那么多的大牌专家和当地专家融合成一个团队,如何评估是中医还是西医?是哪个科室专家?哪个专家起统率主导作用?有鉴别能力的大牌专家,寥寥无几,也一般不会在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上发声音。
难在屁股和立场问题。涉及到切身利益,西医们不愿意把功劳让给中医,这是常情,也是普遍现象。中医既然离不开西医治疗手段和西医的主导,也没有办法下定论说是完全中医之功。
大家沉默,不在这个敏感问题上发言,已经算是相互尊重了。谁要把全部功劳都包揽在自己身上,那就吃相难看了。
这种现象反映的尴尬是——西医现实力量很强大,但在新冠病毒面前,已经离不开“中医”了。中医很优秀,但主导力量很弱小,没有得到纯中医治疗新冠危重病例的机会。在这种需求下,一拍即合,才产生有了有中国国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西医人不要过于乐观,缺席了中医的参与,很多病例是没底气的。中医人不要悲观,西医占主导,但中医的地位已经不可或缺,比例增大。在个别危重病例上,还得到了挑大梁的机会。
有人说,中国的老百姓很幸福,有两套处理疾病问题的医疗系统。这句话揭示的重点是,老百姓需要的,那就是好的产品。中西医结合,就这样应运而生。
在医学融合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来,中医西医有竞争一面,也有合作一面。我们能不能用健康视角来看待这件事情?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理应做到如下的修养谈吐:在有西医人的场合,就不要吹嘘中医多牛西医多弱。在有中医人的场合,就不要说中医是糟粕迷信西医是科学。
中医人和西医人,都要学会相互尊重,不要动不动就揭人短板和黑历史,这是能友好交往的基础。
至于哪一种医学更优秀?哪一种医学手段更有效率?哪一个医生才是大医和专家?按照行业规矩办,政府少干预封神。让医疗市场说了算,让病人说了算,让人心说了算。
和和气气,公公平平参与良性竞争,有一个好赛道和好机制,而不是靠撕逼耍泼,出于一己之私,来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批评。
当今社会,我们为这件事情,已经耗费了太多的资源和力气。所以,健康的心态和健康的视角,在这里,将会显得无比重要。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