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曹秋香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虽然我们县到目前都没有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越是这样越不能松懈,也说明防控方面我们做得很到位。”云南省云县人民医院院长罗开富接受《健康县域传媒》记者时如是说。
罗开富是一个有能力、有情怀、能做实事的医院管理者。记者打电话采访时,他刚陪同完临沧市医保局的调研,谈到疫情防控话题便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
云南省云县人民医院院长罗开富
云县是云南省半山区县,辖7个镇、5个乡;2018年常住人口466700人,是临沧地区的交通要道和云南省广大腹地交往的北大门。春节临近期间,从湖北返云县的有几千人,因此疫情防控面临很大的挑战。
01
体制优势上下“共管”
罗开富作为医共体的“掌舵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以身作则,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无阻,随时对各项防控工作进行指挥、协调,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落实到位。
充分发挥云县医共体优势,迅速部署疫情防治工作。一是医共体所有人员取消春节假期,医共体县乡村各级领导班子每位成员都靠前一线指挥。二是成立云县医共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云县人民医院医疗救治组,包括专家组、预检分检组、诊疗组、随访组、疫情防控组、后勤保障组、健康宣教组。三是迅速做好应急医疗设备、药品、物资等储备保障,在防护物资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使用。
自1月22日开始,正式启动各项应急预案,规范开设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开展预检分诊,把感染性疾病科作为定点收治病房,并按照防治标准进行了改造。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临战原则,把呼吸科作为备用病房,将爱华卫生院作为第三备用病房。在云县敬老院改造出隔离病房67间,作为云县留验点使用。
2月1日起,云县医共体所有医院(云县人民医院、云县中医医院、12乡镇卫生院)所有外来人员、车辆必须统一由医院规定的门口进出。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包含本单位全体职工)必须进行体温检查,发现体温异常人员马上转至发热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对所有进入本单位的旅居湖北省人员、湖北户籍人员100%登记、100%检查,发现体温异常人员马上转至发热门诊作进一步检查。”罗开富说。
尽管云县区域内无确诊病例,但罗开富的压力并没有减少,他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既要做好院内医疗救治工作,还要做好院外的筛查工作。
“县域医共体自上而下构筑起一个统一的疫情防控组织体系,要上下联防联动,统筹县域内疫情防控工作。可以及时沟通和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做到守土尽责。”罗开富介绍,一方面是对云县医共体所有救治方案、应急预案、预检分诊制度和《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进行全员培训,每次国家修订发布的新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我们对修订的内容都作重点培训。另一方面是制定医共体县级医院疫情防治应知应会、乡镇卫生院应知应会、村卫生室应知应会,由县人民医院医务科、感染管理科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培训。
“医共体在这次疫情中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没有医共体形成的一盘棋来统筹,那么很多工作做起来会非常被动,比如说乡镇卫生院体量小,没有隔离的地方,传染病防治流程不熟悉,也没有CT,通过医共体体制有所弥补。”罗开富坚定地说。
02
县乡村三级联动抗击疫情
“各级医疗机构的定位不一样的,分工协作层面也是不同的。”罗开富表示,云县医共体总医院启动县乡村三级联动抗击疫情,云县医共体内部不仅建立了县医院一个科室与一个乡镇卫生院的点对点帮扶,还让全县400余名村医与乡镇卫生院、县医院、中医院的医生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系,积极做好防控工作,提高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
同时,帮扶团队还先后深入乡镇各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服务站点,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消毒防护、诊疗流程、疫情应知应会进行了详细的督查,对各站点的负责人、医疗服务人员、村医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的业务知识抽查,指导宣教诊疗、上报流程,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纠正工作不足之处,充分了解基层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瓶颈”之处,提供应对措施及解决方案。为做实做细此项工作,确保疫情防控精准到位,针对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排查万无一失,负责帮扶的临床科室所有医护人员还充分运用云县医共体总医院在疫情期间开发的医共体疫情防控模块。
“我们对自己所挂钩的乡镇卫生院及辖区内各村卫生室每天地门诊患者进行重点排查;对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进行抓取,一对一电话随访医护人员,一对一跟踪随访排查,不放过每一例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确保村级病人也可得到县级专家同质化的服务。比如,村医接诊了一位发烧病人、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我们会对村内发热患者,及时开展村医远程会诊系统手机APP,由县级专家进行会诊。若需要转接的发热患者,由县人民医院120专用救护车负责,为确保安全,乡镇卫生院的救护车不得转接发热病人,不放过任何一个漏诊环节。”罗开富自信地说到。
另外,云县人民医院组建医疗救治应急梯队3个,总人数100余人。在乡镇卫生院开设发热门诊,强调严格执行诊疗流程,防护级别,转诊转院流程,严防交叉感染,同时,用好县级村远程会诊系统,对发热患者及时由县级专家会诊。
家庭医生团队如何在这次的疫情防控中能够主动作为?罗开富提出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家长制”管理的概念,即加强村级防控,发挥家庭医生优势,签约医生以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要求签约家庭实行“家长制”管理,尽量减少外出,做到居家防控。
03
疫情后反思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目前全国低风险县域已占98%,由此可见,逐步开放恢复正常医疗服务的条件已经具备。
云县处于低风险县域之列,自疫情以来,该县人民医院就一直是诊疗和防控两手抓,但疫情给很多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作为多数靠做大收入来养活的医院,肯定有收支不平衡的压力,我院作为医保总额打包支付方式改革的医院,相对收支平衡的压力较小,但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更高了,特别是医院感染控制,所有就诊流程再造,医院的内部管理、绩效分配都面临新的挑战,管理成本急剧上升,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医院的长足发展需重新定位。”罗开富说到。
除了医院运营压力外,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特别是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更引起各界关注。
采访中,罗开富肯定了医共体对疫情防控作用的同时,也表达了存在的不足:一直在提防治结合却没有真正的做到,反而疫情来了才想着去防治结合,这是应急能力不足的表现。国家虽然近两年开始足够重视了,也在思考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但之前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未来整个健康卫生工作会发生一个大的变化。
罗开富坦承,在整个的疫情防控中,也暴露出在推进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基层机构技术力量薄弱,应对大型突发性公共事件经验不足,面对疫情的蔓延,乡村机构有些手足无措。此外,目前还是更侧重在以疾病为中心,没有做到以健康为中心,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要把公共卫生工作和慢性病管理做实,真正地实现防治结合。
其实,我国早已开始了从疾病治疗为中心,要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包括卫生管理部门的名称近两年也在变化,比如“卫生健康委员会”就是将原来所关注的医疗治病领域进行前移,并覆盖到所有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因此,在这一层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就要更加关注人群的疾病预防、疾病防控。
有业内人士认为,县级疾控中心应该真正成为县域医共体的一员,依靠县域医共体丰富的人力和设备资源,才能有更强的实力应对复杂疫情的出现。同时,调整疾控中心的业务项目,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交给县级人民医院,真正做到防治结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这次疫情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教训,就是疾病预防和疾病医疗之间需要有效整合,对一些特殊疾病进行早期有效干预,等到一个疾病发展到比较晚的阶段,再来管理的话就来不及了。”罗开富表示,后疫情时期,这一行业的发展就是要大大加强公共卫生的预防系统,加强整合型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把我们的医疗服务下沉,从早期就开始做起,而不是等到疾病发展到了非常重大的阶段再来抓就晚了。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