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曙光逐渐展现在眼前。这是因为,有一批批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团结互助的战士们,他们坚守、奋战在前方,为我们拨开了阴霾,赢来了光明!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的医护人员,也一直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医院抗疫的光辉业绩。
每天和病毒“正面交锋”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上,病毒检测工作至关重要,也是极具危险性的工作之一。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检验科的陈晨、楚立超、刘鑫、谢晓娟四位医生就是这样,需要每天和病毒“正面交锋”。他们工作时需要保证严格的三级防护,然后一层楼一层楼地去收集病人标本,将成筐的标本运回科室后,他们再进行分类、灭活病毒、配制试剂、提取核酸、离心、扩增等一步步地完成各项操作......
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他们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聚精会神地完成每个操作步骤,容不得半点马虎。整个工作期间,他们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不能进食,节奏很紧凑,一天能检测三百多个样本,工作结束的时候,防护服里面的洗手衣基本都湿透了。
然而,对于他们来说,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谢晓娟医生说,“能加入战斗一线,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我很荣幸”;楚立超医生说,“在病区很忙碌、充实,一直停不下来,出来的时候才感觉到双腿酸胀”;刘鑫医生说,“虽然很累,但大家在吃饭时,看着彼此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得满是痕迹的脸,都会心一笑,因为这是人生一次宝贵的经历。”
检验科陈晨(右)
布满压痕的脸上是最美的微笑
在这个战场上,还有一群白衣天使,她们忙碌的身影遍布各处,她们是护士周彩云、姚莉、曾媛、朱亚茜、何敏、尹敏、皮文娟、董欢心、陈艳霞、万菲菲、危婷、杨树玲。
周彩云是个只有一年工作经历的年轻护士,两次召集医疗突击队时,她都第一时间报名。现在她在重症二区主要负责医嘱处理、填写护理记录单、保障药品物资的供应等十分繁琐的工作。为了不出一点差错,她会一遍又一遍地核对,认真又细致,俨然已经成为工作的一把好手。
泰康同济的护士们忙碌的身影遍布各处
参加了第一批突击队的姚莉在解除隔离3天后,又报名参加了第二批突击队。她每天的工作是请领药品、药品入库等,药房的路她每天要来回走上很多趟,新发的护士鞋在不知不觉中磨破了脚后跟,她依然在坚持着。她说,“对于我来说只是脚痛,而我手上的东西对于患者就是救命的药。”
同样,在重症医学科有七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朱亚茜,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她积极参加了第一批、第二批突击队。面对新冠患者,她没有丝毫恐惧,亲切地接待、安慰、鼓励患者,病房里都是她忙碌的身影。下班后即使看到脸上布满了压痕,她依然保持着最美的微笑。
在护士的大队伍里,其他的护士们也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努力,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再苦再累脸上也依然是笑容
只希望能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只希望能不负韶华,不辱使命。”对心血管内科张舜医生、消化内科余钊医生、儿科的金虹医生来说,这句话最能表达他们在“黄区”(介于红区和绿区之间的区域)连续工作三周的心情。
“说实话,第一天的工作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病房70多位患者的所有医疗文书全部我们来写,我们的手一边在电脑键盘上飞舞,一边打电话联系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核实基本信息,一项项地敲入表格,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多没有停歇,穿着防护装备很不方便,一天下来眼睛特别难受”,张舜说,“虽然我们的初衷是进‘红区’战斗,但后来我明白我们分担这些工作,更好地保证了病房内工作人员的战斗力,而且这些工作一点儿也不比里面轻松。”
从左至右分别是:张舜,金虹,余钊
金虹说:“在这里,20多天很快就过去了,和病房的每一个医生和主任都形成了很好的工作默契,成为了他们眼中优秀的‘小秘书’,也得到了患者的肯定,还收到了我的第一封感谢信。深入到感染病房的工作中,我才真正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在这里,医患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我相信疫情过去后一定会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关注身体健康。最近两天,武汉的确诊病例在明显减少,我们的工作量也在慢慢减少,也终于有时间欣赏病房门口盛开的樱花了,我相信,疫情一定能很快过去。”
疫情中的众多医务工作者,他们是父母、儿女,也是伙伴、同事、朋友,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为了抗击疫情,他们努力奋战,在这个战场的不同角落上,无私地、顽强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因为,他们始终坚信:心向阳光,坚定步伐,勇往直前,很快就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文 /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
儿科张晓鸣
内分泌科曾利文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