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防疫:“拖死”病毒,还是“闷死”病毒?

2020
03/19

+
分享
评论
李青天津市泰达医院
A-
A+
目前新冠肺炎的“重灾区”欧洲,各国的疫情防控模式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在具体操作上还有显著差别。

文丨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


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原体,我们对这种病毒的了解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相应的防疫政策也会随之改变。这是很常见的情况,没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必诉诸阴谋论。



目前新冠肺炎的“重灾区”欧洲,各国的疫情防控模式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在具体操作上还有显著差别。


01  
“拖死”病毒


代表国家是英国和瑞典,防控力度不大,截至到3月16日仍未出台大规模停课计划。



上周,英国首相约翰逊发表了关于“群体免疫”的讲话。当时,站在他身边的有两个人,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爵士,以及英国政府首席医学顾问克里斯·威提博士。此举的意思大概是说,英国政府的防疫政策绝不是首相一个人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基于现有的病毒学知识而做出的科学调整。


瓦兰斯爵士说,如果采取严厉的遏制措施,解除措施后恐怕会让疫情出现反弹,所以英国的防疫目标是让整体社会产生“群体免疫”。英国、瑞典甚至还放弃了对轻症患者进行病毒检测,只是呼吁出现轻微感冒征状的人自觉在家隔离。


英国科学家相信这个病毒不会像非典那样从地球上彻底消失,而是会像流感那样持续地卷土重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强迫老百姓长时间在家隔离是不现实的,早晚有一天会引起强烈的反弹,最终导致局面失控。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不做限制,改用其他较为温和的方式劝说老百姓主动做出合理的防疫行为,以此来延缓病毒扩散的速度。








正因为如此,英国科学家们给出了和我们完全相反的防控建议。比如,他们认为既然已经防不住了,那就不如干脆改变策略,不再把工作重点放在防止疫情扩散上,而是转入下一阶段,即主要以减少损失为主,耐心等待以下两件事的发生:


第一,期待专门针对新冠的特效药或者疫苗能够尽快研制出来;


第二,期待有越来越多的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能够通过感染新冠病毒而产生免疫力,从而建立起一道群体免疫屏障,保护那些最危险的老弱病残。








 

02

“闷死”病毒


代表国家是疫情较重的意大利、西班牙和奥地利等。这些国家出台了较为严格的社区隔离政策,关停大量公共场所,禁止集会,学校停课,仅保留开放食品超市、药房、银行等必要的公共设施,并削减公共交通行驶频率,全力推广在家上班,从而降低人员流动与接触。



这些措施与我们国家的做法比较接近,控制疫情寄希望于把病毒“闷死”。

03  
“拖”、“闷”并重


代表国家是德国。



2月底,意大利北部的疫情刚刚爆发时,德国的冠状病毒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就说,病毒的扩散已经难以阻挡,按照传染病传播的自然规律,只有在2/3的人口都感染病痊愈后,才能依靠这部分人的自然免疫力有效阻止病毒继续传播。他强调,必须要采取坚决措施,让人群分散在不同时间感染。



德国总理默克尔几天前就曾经警告说,根据专家的估计,未来有可能会有60~70%的德国人感染新冠,这个说法就是来自于科学家的预测。


基于这一论断,德国政府最初的防疫策略是:既然病毒扩散无法阻挡,那么工作重点就是尽可能拖延疫情的蔓延速度,从而避免患病高峰过早、过强,为医疗系统赢得充分准备的时间。


德国联邦卫生部发布的一张动画图,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策略:在累计感染总人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积极的防疫措施,尽可能让人群在时间上分散感染,从而避免当前感染人数超出医疗系统所能承受的上限。


但是,仅靠“拖死”的策略风险实在太大。经过流行病调查人员的大量工作,德国的策略逐渐进行了调整;无症状感染者,必须居家隔离;已知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在彻底排除感染可能前,也要接受强制居家隔离。



卫生局、警方会通过各种手段每天"查岗":一方面是密切观察隔离者的健康状况,必要时能及时送入医院;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监督隔离者遵守命令。


根据德国防疫法规,违反居家隔离令者,依照情节轻重,最高可处5年监禁以及数万欧元的罚款;如果违反隔离令者还造成了传染他人的后果,检察院更会以过失伤害罪、过失杀人罪提起公诉。


在努力执行“拖字诀”、不放弃“闷字诀”的同时,德国也在尽全力拉高医疗系统的上限。德国总理默克尔3月12日夜间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已经协调全国工业界,调配一切资源全力生产呼吸机等医疗器材。她还要求全国医院推迟一切非必要的手术及治疗,尽可能多地腾空病房,并且采取激励措施,医院每新增一张重症病床,都能获得财政奖励。


截至3月16日下午,德国累计病例6904人,病亡16人,病死率为0.23%。不过,德国的防疫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包括卫生部长在内的政界、学界都在警告,疫情高峰还没有到来。德国拥有足够的呼吸机,但缺少足够的护士。而且如果周边国家防控不力,德国还会面临源源不断的输入病例。


“拖死”病毒的模式让全民面临被感染的风险,所以遭到了很多专家的反对,其中包括不少英国本土的学者。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Richard Horton)则直言不讳批评英国政府这样的决策是在拿公众安危玩“轮盘赌”。英国免疫学学会发表公开信,呼吁尽速采取社区隔离措施。


而“闷死”病毒的策略又面临巨大的经济社会代价,全国停摆、疫区封城、居民小区封锁、经济停滞等强硬隔离措施,很难在欧洲国家全部照抄。


“拖”、““闷”并重的德国模式,也许值得借鉴


 


当然,各国的国情都不相同,各国科学家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也有细微的差别,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无论哪一种模式,都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各国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的策略,并得到了政府的尊重和采纳。


目前来看,孰优孰劣还不好下定论,只有等待时间去验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们怎么看?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