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
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
发热门诊
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医护
为大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编今天集中推出
发热门诊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战疫日志
一起来看看他们
与病毒做斗争的感人瞬间吧
1. 舍小家为大家 ,战疫胜利就在前方
高 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
2020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来,打乱了我回乡的脚步。得知疫情消息后,原本计划春节回威海老家,与父母团聚的我,第一时间联系航空公司,退订了机票。我与同事们一道,穿起防护服,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队中。
工作中的高超主治医师
作为感染科医生,我深知此次疫情的风险,第一时间通知妻子带着孩子搬去娘家居住,自觉做到“自我隔离”,保护家人,从我做起控制感染风险。工作的中的我,积极认真,本着尽量节约防护服的原则,每人12小时一个班,我除了就餐的时间,基本做到不喝水,不去卫生间。N95口罩戴久了呼吸困难,我也是努力坚持着!生活中,一切从简,尽量保证正常作息。在发热门诊工作期间,有了院领导们的关爱、兄弟科室的支援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让我们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战斗。
前些日子,我自愿报名参加了前往湖北的医疗预备队,时刻准备着前往一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也让我们看见了战疫的成效,感觉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中大,加油!中国,加油!
2. 深夜九旬老人发热就诊,忙完天已亮
施国琴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主管护师
3月2日晚上11点多,120救护车送来一位九十多岁的发热患者,体温39°C,心率98次/分,指脉氧91%,有轻度的缺氧症状。按流程查了血常规、CT,血常规示:白细胞一万八千多,有明确的细菌感染,CT有肺炎表现。值班医生联系了急诊抢救室和留观室,均表示无床位,未排除新冠,不能收治。这时已经是夜里一点多钟,患者年事已高,也经不起折腾,值班医生决定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患者留在发热门诊,让我们来看护他。
服用退烧药、抗生素后,患者的体温从最初的39°C降至36.7°C,指脉氧从91%升至95%,意识从最初的谵妄、胡言乱语到后来的意识清醒、安睡。因患者年龄大,血氧饱和度低,有出现意外状况的可能性,我临时用A4纸详细记录了整个护理过程。整个过程下来,天已经亮了,医护人员忙了一夜,但换来了患者的安全、及其家属的肯定,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3. 闯练!闯练!勇敢地迈出去
章 洁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护师
春节前夕开始暴发“新冠肺炎”,国难当头、受于危命,科内所有医生护士充当一线,在发热门诊24小时倒班,行诊疗工作。我们从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院领导一次次修改完善的诊疗流程方案的实施,这群年轻的医生护士踏实地将诊疗工作开展起来。
记得《城南旧事》里主人公的父亲用一句“闯练!闯练!”来激励英子勇敢地迈出去,对于我们这群年轻的80、90后医生、护士何尝不是靠着“闯练”走下去的?文章的结尾随着父亲的去世,写道:“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疫情期间,白大褂下的我们也不再是孩子了……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平凡的感染性疾病科一份子。
4. 不惧风险,冲锋在前
李 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护师
2020年1月20日,离除夕还有4天,南京城的人也越来越少,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开始准备返程回去与家人团聚,但是武汉的疫情却大面积暴发,全国各地也进入了戒备状态,我在这一天调到了发热门诊开始了与同事们一起投入了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
新冠病毒,一个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疾病,为了和它博弈我们穿上了防护服,戴上了n95防护口罩,戴上了面屏,带着双层乳胶手套进行工作,由于雾气我们看不清病人的皮肤情况,带了手套的手也不像从前那样可以清楚的摸到病人的血管。有时候,我们要找好久才能为病人寻找到合适的血管然后准确下针,为病人抽到血,病人也深知我们的不易也都很理解和配合。
由于每天要接触很多发热咳嗽的病人,虽然穿着防护服,但是家人还是很担心我的安危,我也害怕自己被感染再传染给家人,所以我决定把自己隔离起来,独自去面对这场战役。
虽然除夕夜是孤独的,但我内心充满了斗志,相信战友们定与我一样不惧风险,冲锋在前,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付出一切,我相信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策划、审核 | 程守勤
编排 | 韦启雯
校对 | 崔玉艳
中大医院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原标题:【战疫日志33】疫情来袭,发热门诊医护是这样抗疫的……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