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处于居家防疫时期,
手机无疑成为年轻人
网络学习、娱乐消遣的
重要手段和媒介。
之前有很多专家做了
关于过度使用手机
引起视疲劳,
加重近视和老花眼,
升高眼压和诱发青光眼发作等
眼部疾病的科普。
与此同时,
过度使用手机和眼底损伤
亦紧密相关。
如果把眼球看作
相机的成像系统,
那么眼底就是
相机的“底片” 。
近日,
我院眼科通过网络平台
先后接诊了
两位年轻近视患者,
主诉单眼突然
视物不清和视物变形,
近期均有长时间
使用手机和熬夜的病史。
通过分析当地医院的
相关光断层扫描成像
及血流成像检查结果,
两位患者的诊断分别是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和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那么,
疫情期间,
年轻人如何保护视力?
中国医大一院眼科专家
和您说说!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主要损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接收视觉图像信息)常见于近视的年轻女性,男性亦可发病。目前认为近视、长期熬夜、劳累、免疫力低下、感冒或其他一过性病毒感染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同样可发生于健康的年轻人,病变破坏视网膜结构,造成视物不清、变形和遮挡等;女性较男性更易受累。
局部和全身炎性因素、既往感结核染、近期感冒或其他一过性病毒感染、劳累所致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可增加其发病风险。
此外,网络上亦有关于“长期夜晚关灯玩手机突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俗称眼中风)”的报道。目前,长时间使用手机在上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亦无相关流行病学证据。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类似病例。
长时间注视手机屏幕可加剧黄斑部氧耗;暗环境下,瞳孔扩大,近距离使用手机将增加黄斑部的光损伤(尤其是蓝光);亦有研究显示在情绪紧张和兴奋状态下(如饮用咖啡后),脉络膜血供降低,进而加重局部视网膜缺氧缺血;如果经常熬夜,免疫力低下,则就会增加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与近视、老花眼等预后不同,眼底疾病大多会最终造成不可逆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年轻人居家防疫期间应注意作息规律,适当缓解压力,避免经常性熬夜和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如果出现无痛性视物不清、视物变形等症状应马上就医。
供稿:眼科 华瑞
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宣传工作部 宋田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