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又一次的咽拭子采集、一次又一次的零距离护理操作、一次又一次的防护消毒、一次又一次的心理疏导……”目前,已有超过2.86万护理人员驰援武汉,全国各地奋战在一线的护理人员更是不计其数。一袭白衣诠释着救死扶伤,生死之间筑起了坚固防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中,护理人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井然有序的背后,是护理部团队幕后的统筹协调。包括护理部主任辛霞在内,有人负责临床培训、有人负责质量监管、有人负责教学与信息管理等,但在疫情期间,在人员减少、任务加重的紧急情况下,分工不再那么严格,所有工作大家一起扛。
协助筹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及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业务和安全防范培训,每日巡查,并督导落实,保障工作安全、顺利;加强预检分诊培训,确保第一道防线安全畅通;加强病区门禁管理,督促各病区落实防控细节,确保医护人员及患者安全;加强护理应急梯队建设及调配管理。
护理部的工作纷繁复杂,就像医院的“大管家”一样,协调着医院防疫的大小事务。快速抵达现场,亲眼确认现物,认真探究现实,立足临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她们是临床护士的主心骨和坚强后盾。
作为全院护理系统的协调中枢,疫情形势的严峻,辛霞深感责任重大。迅速成立以护理部全体人员、总护士长、护士长为主要成员的应急指挥系统,统筹全院护理工作;随时做好准备抽调人员支援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甚至支援武汉;护理部全员严密督导各护理单元,把好每一个关口,严防每一处涉及到的护理环节;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全力保障抗疫一线和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条不紊。
关键时候就是要挑毛病,挑问题
“经常会为如何落实制度反复商讨,也会为如何进一步完善流程挑灯夜战。晚上10点以后下班是工作常态,有突发事件工作到凌晨也是常事,可第二天大家又心照不宣地提前到岗。”辛霞如是说道。
疫情初期,护理部全程参与并指导了医院物流楼、隔离病房、建苑病房等区域的改建,除了完成所有隔离病区的清洁、消毒、物品准备、流程梳理、污物处理等一系列工作之外,更需要站在专业的角度用护理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很多问题必须提前谋划,不能等发生了以后再去解决。”由于新冠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标本运送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必须要保证运送标本的绝对安全。辛霞带领护理部干事,多次与医务部、检验科和临床服务中心协调沟通,最终协助医务部制定出了《医院标本运送流程规范》,但她还是不放心,光有书面流程不行,必须要让每个人充分掌握,不能有半点马虎,这样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于是她号召医院有相关标本运送经验的资深护士长拍摄标本运送的相关视频供大家参考学习。“现在我们辛苦一点,多想一些,后面我们的医护人员的安全保障就更高一些,关键时候我们就是要挑毛病,挑问题,不放过每一处细节,只有这样我们的战友们才能安心的上战场。”辛霞说。
就这样,一件件,一桩桩事情在辛霞的带领下都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的有序向前推进。第一时间制定病区门禁管理,保证病房的绝对安全;第一时间梳理新冠肺炎的筛查要点并制定护理常规,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时间开展新冠肺炎、隔离相关理论及技能培训,保障护理人员随时能够应对。
在防疫的关键时期,医院开通了疫情防控热线,考虑到热线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辛霞指定护理部干事温绣蔺专门负责,借助护士长富有临床经验、善于沟通及应急解决问题等优势,组建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60名护士长承担此次热线任务。建立疫情热线群,针对疫情的专业知识、就诊流程等问题紧急进行线上培训,整理搜集疫情热线中可能会遇到的常见问题及答疑参考,在疫情热线开通的28天时间里,护士长们一方面对打进热线的群众进行专业解答;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做一些减压的手指操等,消除紧张情绪,常常一个电话需要长达十几分钟的时间。截止2月24日,共接听疫情热线多达1034次,有效的缓解了发热门诊的压力,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要武汉需要,我就去!
在医院派出五批援武汉医疗队158名医护人员中,护理人员有108名,占到68.35%。疫情发生以后,辛霞敏锐地意识到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人力集中调配和有序培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护理部立即启动《护士人力资源调配应急预案》,指定专人负责调配管理,全面梳理全院护理人力结构、关键专业人员培训及储备等情况,建立《应对疫情护理人力资源库》,以便于随时根据疫情变化,抽调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支援。
疫情就是集结号。在武汉战事吃紧的时刻,每一批医疗队几乎都是要求立即集结,紧急出发。面对此种情况,辛霞都能应对自如,一方面根据疫区需要快速落实人员调配,另一方面组织护理人员接受新冠病毒诊治、穿脱防护服等具体操作方法的培训,全力保障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第四批援武汉医疗队是人数最多的一批,但是仅仅3小时,护理部就完成了来自本院区、东院区、长安区医院100名护理人员的集结,而带领她们出征的正是护理部副主任李洁琼。具有8年ICU临床护理经验,参加过抗击SARS、H1N1患者救治工作,带领着医院102名护士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两个病区80张床位,承担着组织、协调、安排以及病人的护理、管理工作。
在去武汉之前,李洁琼就一直参与新冠病房流程的改造,人员的调配与培训,随着医院第一批、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出发,李洁琼就和爱人商量,“这次疫情严重,下一次医院再派人去武汉,我就参加,因为我是党员,我是ICU人,武汉需要,我就去!”
如何在如此短时间内集结起一支精锐的护理队伍,一方面得益于护理部日常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根据需求精准应对;一方面得益于医院护理人的职业精神,争先恐后、不顾困难纷纷递交请战书,负责援武汉医疗队相关工作的李晨陆说到,“真的是不需要我们去动员什么,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我的手机微信几乎是一天24小时不停在响,全是主动请战上疫区的护士,在关键时刻,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留给我们的只是满满的感动。”“如果结果不好,我妈有三个娃,让我去”、“孩子有公公婆婆照顾、我还有弟妹照顾爸妈”……就是这些看似平淡的话语,在危难时刻显得弥足珍贵。
得知医疗队很多队员出现面部压力性损伤,护理部立刻组织大家到西安各个药店去买治疗压疮的药物,不到两个小时集齐了200余支药膏,全部送到医疗队员的手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我们的护理团队。
全方位保障、全身心投入抢救急危重患者
2月5日,医院收治了一名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至今仍在医院接受治疗。考虑到患者病情的复杂性,辛霞要求派出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护理知识,还要具备呼吸机、ECMO、CRRT专业护理能力,皮肤压疮管理,气道管理,DVT、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等等方面都要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所有这些问题她都提前考虑到,在先后成立的2个24人特护救治小组的时候,优先派出的都是各ICU、感染科等护士,而在之后的具体工作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医生下达的一个个医疗方案通过这样一个强大的护理团队的精心实施、专业护理,使患者达到了最佳的救护。在医护完美的配合下,护佑患者闯过一次次的险情,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治疗,该患者核酸病毒检测终于转为阴性,情况也在趋于好转。
在整个救治过程中,护理部也时刻关注着救治小组每一名护理人员的情况,成立了专门的“急危重患者救治小组群”。一方面便于随时掌握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时对护理方法进行改进;另一方面便于为参与救治的护理人员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问题,使接班人员随时了解治疗动态,明晰护理思路。自从队员们进入隔离病房,辛霞的担心从未停止,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大家的心理难免会产生波动,“心理疏导不能光靠嘴说,得想办法消除大家现实当中的担忧恐惧。”辛霞一边亲自到现场和他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一边带领护理部成员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靴套不足,那就想办法去调,解决CRRT机器等废液袋排空操作问题,担心给病人倾倒处理大量的排泄物、引流液等过程中直接接触空气形成气溶胶,增加感染的风险,护理部成员群策群力,改良倾倒处理方法,尽量减少引流液在空气中暴露的机会和时间,减少感染的风险。就是在这样的帮助下,急危重患者救治小组不断地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方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麻烦,轻装上阵,全情投入到救治患者的工作中。
隔离的是病毒 但不隔离爱
护理部副主任黎巧玲、肾病辖区总护士长蒋玉梅共同负责协调管理一线医护人员集中医学观察区的相关工作。由于医学观察区的医护人员都可能是直接接触新冠病毒的密切接触者,内心难免会有恐慌和不安,她们便化身为知心大姐、健康知识宣传员、服务员,从每一处细节入手,尽量为隔离区的同事们提供温暖而人性化的服务。
为了让大家安心的度过医学观察期,黎巧玲和蒋玉梅主动与医学观察人员联系、沟通,并且邀请精神心理科陈云春主任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缓解他们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理。一遍一遍穿梭医学观察区,督查隔离区消毒工作,生活用品的申领,密切观察体温,询问大家身体状况,事无巨细……在隔离观察期间,急诊科一位护士感觉胸闷不适,黎巧玲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协调感染科医生进行会诊、影像科做CT检查,直到一切正常后,她才松了一口气。血液净化科一位进修医生在隔离期间需要个人生活用品,她便与高菊林护士长联系,第一时间解决他的问题,就这样,走了一批又来了第二批,在黎巧玲副主任的指导下,护理部黄葶、李源接过了医学观察区管理的接力棒,一趟又一趟不辞辛苦申领、运送生活物品,协调各种问题。
广泛动员,传递一线正能量
自抗击新冠肺炎以来,护理部干事辛爱利一直在广泛收集抗疫工作期间的好故事、好素材,并负责做好宣传报道,前后共发表报道15篇。在完成护理部报道的同时,辛爱利又调动全院护士积极收集身边抗疫中点滴温暖与感动,鼓励护士以图文的形式,及时报道抗疫中的人和事,让社会更加理解护理工作,支持配合抗疫工作。截至目前,在院内、外各类媒体共发表报道近千篇,传递了医院正能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树立了良好的团队形象,也为医院宣传工作注入了点点星光。
你守彼处平安,我护此方周全。疫情前线的医护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救治患者,是最美的逆行者;疫情后方的他们更是齐心协力,守土有责,默默奉献。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无论是在门诊、急诊还是隔离病区、重症监护室都能看到护士忙碌的身影,为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做出积极的贡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中,整个护理团队传递出令人动容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执行力。”院党委书记马辛格说到。
编 辑:王美英
责任编辑:庞 亮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