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宣传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已有3批9名医疗队员奔赴武汉开展医疗救援。星夜驰援 坚定逆行 我们推出 “武汉连线”专栏 一起倾听和关注 支援湖北抗疫医务人员的日常
今天(3月7日)午后两点半,牛彩云、戴卓和李晓静走出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监护室,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却没有交谈的欲望。此时此刻,大家的感受一样:累、饿、渴。“因为怕上厕所,所以早晨不敢喝水,啃了两口面包,不敢多吃。因为护理工作比较繁重,6个小时下来,别的还好,肩膀和腰酸疼。”但是她们感受最深的,是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豁达和坚强。
3月3日,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石家庄市第二医院“逆行五姐妹”牛彩云、戴卓、王麦、裴华和李晓静结束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救援任务,转战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监护室。
武汉市第七医院是一家综合医院,疫情发生后,成为首批整体征用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目前,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监护室有十余名危重型患者,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感染风险也比较高。
“这个房间里就我清醒,
无聊了可以跟我聊天啊”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护师 王麦
2020年3月6日 武汉 雨转多云
我是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护师王麦。我和同事牛彩云、戴卓、裴华、李晓静在2月21日来支援武汉,目前我们完成了金银潭医院的医疗救援,转战到了武汉市第七医院ICU。 今天我来到武汉市第七医院,进入重症监护室,护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早上七点半我和同事裴华来到医院,重症监护室的老师帮我们做好严密防护,八点钟进入病区。这里住着全院最重的10位病人,其中7位上了呼吸机,一位进行血滤治疗,两位俯卧位通气治疗,每位患者身上都插着各种管路。
这里面的每一项操作,都是我们的日常护理工作,但是患者有气管切开,所以需要勤吸痰,直面病人的血液、痰液,面临最危险的职业暴露。
我主管两名患者,一名是病情较重的爷爷,一名是52岁的杨叔叔。杨叔叔使用高流量吸氧设备,看到我今天第一天上班,还给我讲解病房环境。杨叔叔说,“这个房间里我算是意识清楚的,你要是无聊了可以跟我聊天啊。” 我看到杨叔叔的鼻梁上有个结痂,他说这是之前上无创呼吸机压的,“不过没关系,总算保住命了!”这些话经他说出来,那么平淡,就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这是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考验,才有如此豁达的心态啊! 我被他的乐观感染了,说:“叔叔,您现在恢复得很不错,保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肯定能早日回家!”
他们清醒时就联系家里
好让家人放心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护师 戴卓
2020年3月7日 武汉 多云转雨
我是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护师戴卓。我和同事牛彩云、王麦、裴华、李晓静在2月21日来支援武汉,目前我们完成了金银潭医院的医疗救援,转战到了武汉市第七医院ICU。
今天我上早八点到下午两点的班,负责20床和31床患者。原来我和同事王麦主管的是同两位患者,平时我们可以交流患者的病情了。 31床患者是一名70多岁的爷爷,病情比较重,他气管切开,神志不清,身上有深静脉、鼻空肠管、胃管、尿管四套管路。我为他检测生命体征、静脉输液、动静脉采血、微量泵入、鼻饲、膀胱冲洗、翻身、叩背,还做了口腔护理和会阴护理。意识不清的他非常烦躁,一直在用手掀被子、拽身上的管路,这些管路保证着他的药物和营养,一旦被拽掉就非常危险,于是我一直守在他身旁。
这是我在武汉市七院的第一个班,和金银潭医院南三病区相比,这里的患者病情更重,但他们清醒着的时候都拼命联系家里,好让家人放心,知道他们很好。 这个病毒太残忍了,剥夺了多少无辜的人活着的权利!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让这无情的病毒得逞,把我们的患者抢夺回来!
编辑 美编 / 宣传科 蔡虹
文章原标题:【武汉连线 市七院ICU手记⑳】患者一句话让人瞬间泪目:“这里就我清醒,你无聊了可以跟我聊天啊”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