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的故事有我们......
今天要分享的来自罗露的一线日记。
罗露
护师
共产党员
一湖隔两岸“两湖”本一家
2020年2月13日至今,已经工作半月有余,还记得我初到病房上班那会儿,说着一口夹着广东腔调的塑料普通话,被患者犀利的认做为广东人。在佛山生活工作了7年,生活方式与语言文化也发生了精微的变化,病房的叔叔阿姨们都说和我们交流很亲切。别样的粤式谈吐让我们变得更柔和,好像更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身为一个“福南”(湖南)妹坨,来武汉好像是冥冥注定的一种缘分。上班第一天我就认识了同姓本家的罗爷爷,相见恨晚的杨叔叔,还有美丽善良的王阿姨……
还记得49床王阿姨刚刚来病房时很焦虑,有糖尿病的她血糖控制的并不是很好。为了缓解她的焦虑,我讲述了身边很多励志的小故事。为了防止她夜晚低血糖,我特意给她带来了德芙巧克力,阿姨说感觉身暖心甜了。36床罗爷爷是我们病区年龄最大的,由于耳背很多的交谈都能只靠纸笔。为了让他更好的理解住院期间相关重要注意事项,我特意写了一张温馨提示卡。
罗露为患者亲手写下了温馨提示小纸条~有爱!
为了加强他们的手卫生,我手把手教学了我们平时工作中常用的七部洗手法。罗爷爷感慨说我很适合做护士,我好奇的问为什么这么说。他说我在病房说话风趣幽默,亲和力十足。其实生活中的我有些小腼腆内向,但是一去到病房,感觉就像来到了自己独立的小舞台,有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完的青春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37床杨叔,他名字中的有个特别的字眼与我爱人的一样,亲切感油然而生。杨叔说“这也是一种缘分,从今开始我们就是亲人。等疫情过后,欢迎来武汉玩,定当亲自招待”。还有些热情的阿姨们说我们舍小家为大家,大爱无疆,争先恐后的要我们留着她们家的详细地址,说来武汉就去她们家玩。
在病房的我,能从疾病护理聊到职业工作,从抗疫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聊到武汉的地区房价。平时的我仿佛还没有像现在如此之能聊,虽然我的眼泪在掉,但是我的嘴角忍不住翘。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感动……
今天48床曹阿姨出院了,还记得刚接触她那会儿,她与我讲诉了她与爱人“新冠肺炎”的求医之路。失去老伴的她伤心绝望,想过一去了之。她很感激我和她们讲的身边小故事,激励了她们,对生活有了新的定义。出院时我给她们又带去了德芙巧克力,德芙=DOVE,D=DO,O=YOU,V=LOVE,E=ME;连起来是DO YOU LOVE ME。“I love you”,现场的姐姐、阿姨们异口同声地说:“I love you too”、“我们也爱你哟!”,祝愿她们的生活要像巧克力一样甜蜜、得福。
人是群居动物,人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有精神需求,特别是现在身处武汉疫区的人民和医护工作者。这次的疫情,这次特别的工作环境与方式,对医护人员,对病人,对医患之间,是陌生的,未知的。此刻就像一次情感的破冰之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医护人员不再是病友不舒服时才叫的人,病友也不再因担心自己没有照顾好而产生距离感,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正在融化。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离不开的爱。在这座英雄的城市,我和她(他)们共同营造了一个新的家园。
2020.2.28深夜——于武汉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