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代,临近失业

2020
03/05

+
分享
评论
赛柏蓝
A-
A+
不难想象,疫情过后,一些药代失业是必然的。
本文1299字,阅读全文约3分钟
来源:罗湿兄 | 作者:罗哥

最近,一朋友气愤着想要换工作。

因为公司判断他去年Q4压货,最后一个月的进货大于前两个月,结果指标达成了,却一分钱奖金没有。

本来还有补救机会,只要今年Q1进货达到公司的要求,就可以拿到奖金,然鹅,疫情一来,节奏全打乱了,病人急剧下降,进货根本达不到公司的要求,折腾3个月,只能拿底薪。

Q4奖金泡汤,Q1遇到疫情又得跪,半年没有奖金,这事搁谁,不得闹心。

但若是就此想要离职,我觉着还可以缓缓,外边可是有一大堆坑等着你来填呢,但凡接下来还有挣钱的机会,领导不是太变态,稳是最靠谱的决策。

就现在的大环境,对很多代表而言,不是挣钱不挣钱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工作,能不能生存的问题。

不难想象,疫情过后,一些药代失业是必然的。

1 /  医药行业稳,代表却不稳。
医药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稳,不管是经济形势不稳,还是疫情冲击,医药行业都是一如既往地硬气,甚至在疫情期间还逆势增长了。

医药行业稳是真的,但确实也迷惑了一些代表。

很多人认为,行业稳,代表就稳了,就有前景了,其实不然,现在的行业趋势是怎样的?合规学术,提高药代门槛,极大缩减药代人数。

国内的药代数量,早就过剩了,普通的过剩,优秀的紧缺,而事实是,多数人都是普通药代,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用废丢弃。

对代表而言,就现在的行业趋势,就没有「稳」可言,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矫情,尽可能让自己稳。

2 /  部分代表的价值在淡化。
这次疫情,最让代表头疼的就是,贱客,线上拜访和线上会议。

没什么效率,还折腾代表,但烦躁归烦躁,互联网医疗是趋势,并且,确实是可以替代一些低价值的代表。

现在,也确实有药企借助互联网医疗,用很少的代表做出很可观的销量,投入低,产出高。

对很多药企而言,未来还很远,但对拥抱趋势的药企而言,未来早就来了。

这次疫情,互联网医疗会加速,而那些只会做着重复工作,靠资源驱动客户的代表的存在价值会迅速淡化,尤其是普药小区域的代表,会被加速淘汰。

透过这次疫情,企业还真能看到,一些代表上不上班,对销量销量影响也不大,没有他们,公司倒还能节省成本。

3 /  疫情后,职场竞争压力加剧。
疫情之后,药代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挑战非常大,整体上,新增岗位会减少,原有的岗位还会裁减。

新岗位的诞生,取决于两点,一是新品的上市数量,二是公司的增长速度。

很明显,现在新品上市产生的岗位有限,而整个行业早就增长放缓了,不再是以前的两位数的增长, 新增岗位总量必定下滑。

而原有的岗位又在大量减少,疫情后,33个品种带量采购执行落地,裁员是必然的,而且幅度会很大,很多岗位就此消失。

这次疫情,感染的病人全是国家出钱诊治,医疗费用吃紧,带量采购执行的力度怕是会更大。

很多药企怀着人道主义,都是憋着等疫情过了再裁员,所以, 现在越是安稳,越是没有裁员消息 ,疫情过后,裁员会越加激烈。

并且,随着疫情的结束,校招高峰期也会到来,春招秋招一起上,那啥,饭碗还够端吗?现在有饭碗的还是端稳了吧,不矫情就是胜利。

大环境如此,总得有人要离开医药行业,也必定会有人要失业。

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挣钱难,机会也少了,若不是产品有竞争力,不管你是代表还是代理商,都会很难,生存怕都是问题。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