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内瘘起包怎样治疗?如何预防

2020
03/04

+
分享
评论
康莱尔医疗
A-
A+
保护动静脉内瘘,预防动脉瘤,需要医护工作者的科学穿刺和患者的高度配合。

“动静脉内瘘瘘口处有包,感觉在慢慢变大,怎么控制?”

“透析3年,瘘口处起包怎么办?一定要做手术吗?”

在血透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患者问这样的问题。康莱尔医疗专家指出,部分患者在长期血透后,会出现动脉瘤。急性的、较小的动脉瘤可以采用弹性绷带进行保护,而较大的动脉瘤则需要尽早手术治疗。

动静脉内瘘起包  实为动脉瘤

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间相对较长的患者中,动静脉内瘘起包的现象并不少见。从专业角度讲,这种鼓出的包叫做动脉瘤,2019年发表的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和相关文献定义,动脉瘤的瘤体内径经常超过相邻正常血管内径3倍以上、且内径大于2cm,发生部位可为内瘘吻合口、穿刺部位、非穿刺部位的静脉流出道甚至血管全程。

动脉瘤可无症状  但危害大

自体瘘动脉瘤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4%-10%。

专家提醒,患者往往忽视动脉瘤的存在,认为动脉瘤是正常的透析用血管管壁扩张,只是外观难看,并不影响使用;有些患者甚至会认为,动脉瘤的地方血流量大,对透析有好处。

实际上,这些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动脉瘤内的存血量虽然大,但血流容易形成湍流,导致血栓形成,出现局部炎症,产生疼痛;如果血栓脱落,可能堵塞血管,导致透析通路无法使用,需要重新建立通路,如果不能及时建立有效的透析通路,一样会危及生命。

动脉瘤形成的原因

1. 持续高血压、动脉硬化或静脉压增高。

2. 吻合口过大,瘘口血流速度过快,压力增加,使瘘口局部易膨出。

3. 内瘘近心侧静脉血管狭窄。

4. 造瘘手术技术原因。

5. 选择肱动脉、股动脉等血液分流量大的动脉造瘘,吻合部易形成动脉瘤。

6. 内瘘过早使用,对血管损伤较大,血管容易膨出。

7. 穿刺技术不良,对血管损伤大,反复形成血肿。

8. 长期小范围反复穿刺,使血管壁损伤,弹性差、易膨出。

9. 透析后止血方式不当,绷带换扎止血过紧,容易发生静脉血回流受阻,使静脉压升高,形成血管瘤。

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动脉瘤直径<3cm或无破裂风险者一般不需手术,可采用弹性绷带保护。

动脉瘤直径>3cm且出现神经、其他静脉的压迫症状、瘤体感染或瘤壁薄易破裂者需手术。

动脉瘤的预防措施

1. 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不宜过早,至少4周,最好8~12周。

2. 采用阶梯式、纽扣式或扣眼穿刺法,由远心端开始往近心端走向,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复。使整个血管轻度扩张,不易产生狭窄。

3. 穿刺时力求一针见血,动作要准确,避免刺穿血管侧壁或后壁,减少穿刺次数和血液渗漏的发生。

4. 透析结束后拔针动作轻柔迅速,并且要等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压迫,避免穿刺针割伤血管壁或皮肤。

5. 透析结束后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压迫位置要准确,加压力度要适宜,时间不宜过长,10~20分钟为宜,以不渗血而且能触及搏动为宜。

6. 动脉瘤较小者,可用护腕保护,护腕不宜过紧。

7. 不要在动脉瘤上穿刺,保持动脉瘤处皮肤清洁干燥,动脉瘤发热、发红、肿痛现象明显时要及时就医。

8. 对于内瘘血管扩张不佳者,可作握掌运动;造瘘肢体不可提重物、戴手表、手镯等,不要穿紧袖衣服;卧床时,避免长时间侧向造瘘侧,更不能使造瘘肢体垫于头下作枕头。

9. 控制血压达标且稳定。

结语:

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而动脉瘤就是生命线上的泥石流。保护动静脉内瘘预防动脉瘤要从早期透析开始,需要医护工作者的科学穿刺和患者的高度配合,才能更好地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患者的透析质量。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