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击战进入关键期,全国多省市出台了分区分级防控方案,因地制宜开展各项诊疗活动的恢复。国家卫健委曾在2月18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要尽快恢复常规诊疗工作,不得搞一刀切停诊,此后10天内全国多地诊所开业接诊。
2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要求 做好疫情期间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极有可能促成新一波的复诊潮。
来源:诊锁界
1全国十余省市诊所恢复诊疗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医疗行业带来了短暂的静止,节后医疗机构延期复工、专科门诊只留急诊、地方诊所紧急叫停……买单方是轻症或重急症的患者,以及中小型民营医疗企业。
许多肿瘤癌症患者急需定期复查、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临产期孕产妇需要定期产检和安全分娩确保胎儿无恙;心血管、慢性病、精神类疾病患者面临断药危机,急需药物控制。
有赋闲在家的连锁民营医疗从业者,一个月损失近一个亿;有面对患者需求“有力使不出”,只能目睹客户流失的诊所老板;有决定新年战略转型突破,却现金流断裂徘徊在破产边缘的社会办医创业者。
熬过了最漫长的一个春假,总算等来了好消息。疫情发展趋于峰值,拐点即将出现;卫生健康部门发布通知,不得搞一刀切,将医疗机构一关了之,医疗机构解除“禁足”在望。
在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发文之后的10天里,全国有十余个省市相继发文通知恢复常规诊疗,诊所、门诊部在做好防控的基础上有序开业。
其中浙江省多地率先宣布有条件复诊,江苏省首先宣布全辖区内门诊部、诊所(除口腔科、耳鼻喉科、部分眼科面部诊疗活动外)照常开诊复工。
部分省市社会办医疗机构恢复诊疗通知汇总
诊锁界制图
从以上整理的开诊复工信息来看,部分地区口腔诊所已经准许开业,但需要达到较高的防护标准和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
在开展的项目上,可恢复的有常规诊疗项目、牙源性疼痛和炎症、牙外伤、口腔颌面部创伤和感染等急诊诊疗项目。如牙周超声洁治、牙齿种植植入手术和冠桥等牙体预备等操作时间较长、气溶胶产生较多的口腔择期手术和治疗不宜开展。
诊锁界曾预计,在3月底之前,湖北以外地区诊所将全面恢复诊疗,而在2月底会迎来一小批医疗机构复诊潮,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复诊推进形势仍然较慢,但据2月27日卫健委的最新通知,极有可能促成这波复诊潮的到来。
2加快复工,低风险地区全面复诊!
针对开诊复工事宜,国家卫健委2月27日再次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卫健委依据各地划分的低中高风险地区,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医疗服务管理。对于中低风险地区,加快全面恢复常规诊疗项目,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需求。
随着疫情防控的再次升级,许多省市根据疫情程度,实施了分区分类防控管理,将辖区划分为几类区域,诊疗活动的恢复情况,也随区域情况而变动。如河南省安阳市就宣布,较为紧张的一类地区诊所、门诊继续停业,二类三类地区可恢复口腔外的常规诊疗。在一定程度上即保障控制疫情,也可保障大部分医疗机构正常接诊。
以下是《通知》全文: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落实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要求
做好疫情期间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20〕162号
01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管理要求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本省域划分的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地区,制订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医疗服务管理措施。指导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序推动和加强日常医疗服务管理,恢复和保障正常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02低风险地区全面提供正常医疗服务
❶低风险地区全面向人民群众提供日常医疗服务。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保障门急诊、住院、手术、检验检查等服务顺利开展。
❷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病例监测、发现和报告,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加强医疗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❸除派出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导致人员数量不足等特殊原因外,医疗机构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影响提供日常医疗服务。
03中风险地区尽快有序提供正常医疗服务
❶中风险地区逐步加强提供正常医疗服务。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在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日常医疗服务保障上。
❷除必要的疫情防控人员安排外,其他人员应当尽快返回各自工作岗位,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及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日常医疗服务。
❸要毫不放松,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合理调配疫情防控人员等医疗资源,并根据区域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
04高风险地区做好重点患者医疗服务保障
❶对于高风险地区,在重点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强重点患者的医疗服务保障。指导医疗机构根据不同患者的医疗需求进行分类救治,满足患者基本的、必须的就医需求。
❷要一并做好普通肺炎、重症流感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救治;要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作用,对需长期用药治疗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艾滋病、结核、肝炎等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加强管理,保障其用药需求;
❸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肿瘤放化疗、血液透析等需长期治疗的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需求;
❹要落实有关要求,满足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
❺要持续开放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保障急危重伤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高风险地区也要随风险等级调整,逐步恢复全面提供正常医疗服务。
05加强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
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作用,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
❶鼓励线上预约。大力开展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合理分布预约时段,减少人群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❷提供线上咨询。积极提供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就诊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服务,精准指导患者有序地去实体医院就诊。
❸加强互联网监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监管,确保诊疗服务规范、科学、合理开展。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