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器械
▍整理:巧克力
新增24类器械,涉大批知名械企
2月26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急需医学装备目录(第三批)》(文末附具体目录)。
据赛柏蓝器械梳理,第三批目录共涉及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输液泵等72类医疗设备,其中有24类属于新增种类,包括医疗车、方舱(CT、DR),质谱检测仪,消毒机器人,极超短波治疗仪等。
和前两批目录一样,第三批目录同样涉及大批知名械企的产品。
在原有的48类医疗设备中,第三批目录具体涉及:
GE:超声诊断仪、便携式床旁超声仪、移动数字X射线机(移动DR)等;
美敦力:电子支气管镜等;
强生: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等;
迈瑞:病人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超声诊断仪、便携式床旁超声仪、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R)等;
费森尤斯卡比:输液泵、肠内营养泵、床旁血滤机(CRRT)、血细胞分析仪等;
飞利浦:便携式床旁超声仪等;
东软: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R)、移动数字X射线机(移动DR)等;
乐普医疗:荧光定量PCR仪等;
理诺珐: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 等;
维曼:急救呼吸机/转运呼吸机、除颤仪等。
在新增的24类医疗设备中,第三批目录具体涉及:
上海联影:医疗车、方舱(CT、DR)等;
西门子:医疗车、方舱(CT、DR)等;
雅培:核酸提取仪等;
赛默飞世尔:核酸提取等;
乐普医疗:血栓弹力图测定系等;
安图实验仪器:质谱检测仪等。
机器人登场
赛柏蓝器械发现,在第三批目录新增的24类医疗设备中,出现了三款机器人:静脉配药机器人、消毒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
据了解,本次目录涉及的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1月29日已将上海库存的10台消毒机器人调至武汉,在武汉疫情中心的6家医院投入临床使用。
图:上海钛米消毒机器人
2月6日,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在武汉完成智能配送的第一单,现在武汉地区已经有多台这样的物流机器人投入抗疫物资的配送工作。
图:京东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
此外还有配药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安防机器人等在背刺疫情中大量投入使用。
据了解,上述机器人可统称为辅助型机器人,它们在抗击疫情中具有天然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自动,减少人员接触。机器人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最大可能减少人因工作而感染的概率;
2、标准化,直接工作。机器人不需要岗前培训,可直接按程序设定工作;
3、可控制,按指令工作。机器人是可控的,仅在规定范围内工作,减少跨区感染的可能性;
4、可追溯。机器人的每一步工作都在程序中,一旦出现错误可实现定时定量追溯;
5、7*24小时智能高效工作。机器人不需要休息,只要有电即可工作,解决目前人手不足的问题;
紧缺的“高值耗材”
除了机器人,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批目录中还新增了CT球管,企业目前只涉及珠海瑞能真空电子有限公司一家企业。
据了解,目前公布的三批目录中都涉及CT,而CT球管不仅是CT设备中产生X射线的关键部件,也是CT设备的“高值耗材”。
因此,CT球管作为CT生产配套的关键配件,新建方舱医院、雷神医院和火神山医院都需要大量与国产CT整机配套的球管。
有业内人士表示,CT整机商因缺少球管库存,有些甚至将测试备用管都用上整机生产,CT球管的配件短缺将影响抗击疫情中CT设备的生产供应。
更重要的是,由于CT球管价值高,医院不会有备用管储备。随着医院的CT诊断量骤增,CT球管会因消耗而出现损坏,导致停机。
此外,与低值耗材或“集成组装”类设备不同,CT球管无法在短时间内突击生产。原材料供应和工艺过程导致CT球管生产制造周期较长,CT球管的短缺将严重影响CT设备的及时供应和正常运行。
因此CT球管的短缺将直接影响前线CT的供给和使用。目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已将CT球管纳入第三步目录。
同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还在通知中表示,请填报第四批目录的单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填报:
附件: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急需医学装备目录(第三批)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