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20日开始,今日头条陆续发布了近10篇文章,点击量近30万。这是一位武汉当地新冠肺炎患者与浙大二院援汉医疗队之间的感人故事。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武汉市民,也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我爱武汉,她是我的城市、我的家,我们一直坚守着她。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奉献着的无畏英雄。她们从头到脚严密防护,我看不见她们的容貌。衣服前后都有用记号笔签名,可能是为了相互识别。隔着防护镜,乌黑的眼球传达着的,是关切和温暖。
他们说水都不敢喝,因为上厕所不方便,防护服是一次性的,不透气,身上都有些汗臭了。第一次穿着成人纸尿裤的他们,小便只能这样解决。
医护人员每天非常辛苦,却仍然坚持写《战地日记》。在她的作品里,还详细记录了一位69岁大伯,从紧急抢救到转危为安的过程。大伯流下了对医护感激的眼泪,言真意切!
我要坚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成为一个窗口,成为通向隔离区外的窗口。
献给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最美逆行者!
原来,这是一名叫占先生的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在浙大二院医护团队治疗护理的整整十天后,他在视频里自述:“我现在不发热,不咳嗽,病情有明显的好转。他们给我很多鼓励,他们非常阳光,非常积极。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康复出院!”
通过占先生的随笔以及主管护士冯佳的日记,我们知道了这位普通的武汉市民在从悄然发病到艰辛求医、再到遇见浙二的心路历程。
01 | 预警防疫 |
占先生毕业于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系,曾经在武汉当地医院药剂科实习半年。出现疫情以后,专业本能让他做了两件正确的事:第一是事先备好消毒防疫药品和生活必需品;第二尽量避免外出,所有必须的外出全由占先生一人承担。
02 | 悄然发病 |
1月23日(年二十九)和1月25日(大年初一),占先生两次驾车去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和新鲜蔬菜。1月28日开始,他出现了畏寒症状。有基础医学知识的他,立即自觉与家人保持距离,实行居家隔离,并自行服用抗病毒和退热药物,但是仍明显感觉病情一天天加重。
03 | 求医路上满满的恐惧 |
1月31日起,占先生开始去医院寻求帮助,期间体37.5-38.5℃。
2月6日,当地医院CT提示双肺毛玻璃样感染病灶,血液检查淋巴细胞严重偏低,临床诊断为新冠肺炎。输液室有很多人在排队,同样需要输液的占先生不敢长时间待在医院,也不敢回家。于是决定转道去另一家医院去输液,但是境况几乎一样,医生护士忙得团团转,百余病人排着队,他只好耐心等待,输液后驾车回到了家。
2月7日晚,占先生接到医院通知办理入院的电话,这是无比幸运的事情。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很多病友从求医开始到死亡的过程,其中包括他的同室病友的抢救。紧张、害怕和恐惧充斥了他的身体和内心。
2月11日,核酸复查结果仍为阳性。
04 | 遇见浙二 |
2月16日,就是浙大二院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肿瘤中心ICU开科的第二天,占先生被转移送来。被病毒持续侵袭着的占先生身体已很虚弱,发热、咳嗽一直伴随着他,恐惧之心也日日困扰着他。
但在浙大二院整建制接管的ICU里,他看到这群从杭州远道而来的医生护士们,有条不紊地开展治疗。
监护室里有各种各样的仪器,呼吸机、ECOMC、心电监护仪、气管镜、高流量吸氧仪等等,或放置在病人床边正在使用中,或放在治疗间处于备用状态。
消毒仪器,时刻保持备用状态
医生护士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只露出两只时刻警醒的眼睛,他们的防护服上用记号笔写着名字,还写着“加油”的字样。
医生时时进房间查房评估病情,护士经常过来测量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关心每个病人的各种细节,比如睡眠、胃口、大小便等等。而这只是针对病情较为稳定的病人而言。他知道,在这个监护室里,主要都是病情非常危重的患者。他能在某个午夜时分,侧耳听到此起彼伏的抢救声。
所有这一切,都让占先生慢慢放松下来,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群专业人士都会第一时间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来应对。
他开始和医护人员主动说话和握手,并将心路历程一一记录下来,他在7000余字的日记里写道:有幸遇见了最美的逆行者。
近期,逐渐好转的占先生将转至普通病房。
END
采集监制 | 浙大二院 宣传中心
部分资料来源于冯佳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