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抗击肺炎
“赶紧喝点热水,别脱水了。 ”
“这个时候如果有点姜茶就好了。 ”
“赶紧换衣服,别着凉了。 ”
…… 脱下隔离衣和防护服,粉红色的手术衣湿透了。
2月25日凌晨4点,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台州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洪敏刚刚上完夜班,层层脱下闷热的隔离衣和防护服时,粉红色的手术衣浸湿一片。
当洪敏随手把照片发到了医疗队群里时,第二天一早就收到了同事发来的关心信息。
字字句句温暖、入心。
台州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驻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这个团队由台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徐有祖、护士长赵旭玲,感染科主管护师洪敏、赖斌斌和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陈海萍组成,从1月25日奔赴武汉,迄今已整整一个月。
台州医院医疗队和浙江省内其他医院一起,负责该院18、19和20病区的医疗护理工作。
“现在已经慢慢习惯了,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难受,里里外外套着两三层衣服,加上口罩、护目镜,整个人都是包起来的,很闷很热。 ”洪敏说。
台州医院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赵旭玲说,从戴上口罩、穿上防护服开始,整个人就好像是密封在那里一样,稍微走得快一点有时就会气喘胸闷。
由于病人是不允许陪护的,加上没有护理员,病区护士除了完成日常的护理和工作以外,还要承担部分病人的喂饭、协助大小便和护送病人去做检查等体力活。
其实,在她们眼里,这些都不算什么? 最让她们感到麻烦的是这一身“武装”给她们护理工作带来的极大不便。
平时,在病房里打针抽血是不需要戴上无菌手套的,因为这样不仅影响操作,而且容易造成污染。
但是在武汉市第四医院的隔离病房,为了防护的安全需要,要戴上三双手套,这样就极大降低了手指的灵敏度。
“平时,我们打个针很快就能搞定,但是戴上三双手套后,手指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样,有点笨拙,有时遇到静脉不好的病人,需要找很久,需要反复评估静脉的弹性才打进去,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洪敏说。
平时挂针穿刺的是静脉,而抽血气时,穿刺的是更深的动脉,护士需要摸到动脉的搏动,在最明显处进针,戴着三层手套就很难感觉到动脉的搏动,这对护士的穿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台州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派出去的都是拥有10年以上护理工作经验的资深护士,通过努力,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克服。
除了戴着手套降低指头灵敏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护目镜起雾,特别是出汗多的时候,整个护目镜的视野就很小。
护目镜上一层雾气 。
脱下手套,整个手掌发白起皱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疗队员在佩戴之前,为护目镜上涂上了一层洗手液,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护目镜起雾。
照顾病人无微不至。 在整个病区,总有几个行动不便的病人。 这些病人平时的日常生活就需要护士来完成。 有一个60多岁的病人,双手有点残疾,每次到吃饭的时候,赵旭玲总是第一时间去病房为他喂饭喂水。 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同病房的病友都说,这样的护士就像是亲生女儿一样。 有时病友的支持和理解也给护士们带去温暖和感动。 有一位住院的阿婆腿脚不便,赵旭玲、赖斌斌、洪敏和陈海萍都帮她喂过饭换过尿不湿,有时还帮她洗澡。
帮病人换尿不湿 。
但阿婆就是不愿意戴口罩,说戴这个东西很闷气。 这时,同在一个病房的病友反复劝说阿婆: “这些护士在家里也是父母的掌中宝,你的孩子有给你做过这些事吗? 所以我们要配合他们的工作,戴好口罩保护她们。 ”
自从那个时候,阿婆就很听话地戴上了口罩。
赖斌斌说,当时听了病人的这一席话,让我们很感动,病人如此理解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
“面对工作中艰苦的环境并没有退缩反而越挫越勇。 护目镜糊了怎么办? 没事! 摸索着继续坚持; 口渴了怎么办? 没事! 熬一熬等下班了喝个够; 氧气瓶空氧了怎么办? 没事! 护士姐妹齐心协力换一瓶; 患者大便失禁解在床上了怎么办? 没事! 有我们呢……”
前几天,陈海萍在援鄂满月的时候,满怀深情地写下了的这段话。
读完这段话,就好像看到了一名“护理战士”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不仅有力量,还有温度…… 感恩
文字| 方永乐
编辑 | 方方正正
责编 | 罗琳娜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