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岗位就是阵地!随着新冠肺炎诊断指南的持续更新,对于临床一线而言,放射科早已从以往的医技辅助团队,跃升为第一线的“防守型”岗位。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放射科团队每天都在充电学习,“在任何一个科室开出的胸部CT影像学诊断中,放射的每一个技师和医生都必须多想一道——眼前的这张片子是不是病毒性肺炎?”
做为医院抗击新冠肺炎重要的一环,放射科全体工作人员正全力以赴,与时间赛跑,积极配合临床科室,做好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病人的影像检查与诊断。主动取消休假,节前制定防控措施,节后有序、规范接诊相关患者,全力投入到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守好自己的防“疫”阵线。
多措并举落实防控措施
1月17日,放射科胡秋根主任、杨少民副主任和梁少平护长参加医院召开的紧急会议后,马上在科室内传达了会议内容。科室在医务科、院感科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放射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引(试行版)》,要求每位同事务必掌握,并落实好每个环节和人员的职责。
1月20日是周一大交班,交班会上,胡秋根主任强调所有同事务必高度重视,不能有丝毫疏忽,并详细解读了放射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引(试行版),从X线普通照片/CT检查安排、放射科人员防护、检查室消毒、污物管理几个方面逐条梳理,制订防控措施,同时进行了多次现场演练。
“指定发热病人专用的DR检查室和CT检查室,严格规范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力求在将任何可能的传播扩散途径阻断在影像检查的第一环节。”
一道看不见的筛查防线
在目前情况下,CT影像学检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筛查作用。胡秋根主任说:“这如同医院的最后一道‘看不见’的筛查防线,任何一个科室拍摄的患者胸部CT片,如果符合病毒学肺炎的诊断,我们就会提示临床医生,追问其流行病学史,为筛查新冠患者再守一道防线。”
曾有一名男性患者,有流行病学史,低热一天入院,前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肺部高分辨CT检查,初级报告医师未发现异常,经胡秋根主任医师审核,发现其右下肺外侧基底段胸膜下一淡薄影,边缘不清,约6mm大小,因为肺部发现小病灶,专家组还是谨慎处理,再次安排核酸检测,第三次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得到了及时确诊,同时也避免了漏诊。胡秋根主任作为医院和顺德区新冠肺炎诊治专家组成员,除了本院的会诊病例外,还负责全区相关病人的影像会诊工作。
“哪里需要我,我就补位”
今年春节,由于疫情发展迅速,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不断增加,为能够及时提供DR图像,发热门诊DR检查室需要放射科技师24小时驻守。
为此,大年初一清早,岑玉坚技师组长从家里赶到科室,与几位同事一起重新安排值班。DR技术组长钟周军和CT技术组长欧阳裕锋放弃休假,全力协助科主任制定了新冠(疑似)患者DR检查流程、新冠(疑似)患者CT检查流程,并在科室实地培训及演练。许多同事也随时待命,放弃休假,单琴志技师工作负责,一丝不苟地检查机器隐患,及时排除故障可能……
此时此刻,整个技术组就是一个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舍小家顾大家的有爱团队。在急诊CT中,很大一部分是胸部CT,这让技师们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他们一刻都不能懈怠。发热门诊床边DR、普通DR照片、急诊双源CT、MRI急诊班、新冠(疑似)患者专用CT检查,每个岗位都各司其职,当工作安排碰到困难时,大家纷纷主动请缨前去解决,互相补位,轮流值守。正是有着这样的精神,他们才能扛起了医学影像这道防线,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防控路上没有“配角”,新型肺炎的诊断胸部CT检查是必不可缺少的,因为患者病情变化很大程度上需要靠影像学来判断。放射科的战士们毫无畏惧,在机房内直接接触患者CT摆位,这就是职业所赋予的专业素养。
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他们是默默战斗在仪器和黑白影像后面的英雄。面对疫情,严阵以待,战胜疫情,更是信心百倍!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