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名词。此时此刻,冠状病毒还如幽灵般在人群中出没。反观历史,人们与传染病中的黑死病、疟疾、霍乱、天花等的斗争持续了千万年。这其中有恐惧、有绝望,亦有博弈、共生、战胜。
近期,发表于《柳叶刀·环球健康》(Lancet Global Health)的一项研究显示:2018年,全球有220万新发癌症病例是由于传染性病原体感染引起,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13%;中国78万例传染性疾病导致的癌症,占到了全球的近1/3!
来源:The Lancet GlobalHealth官网
研究结论是如何得出?癌症会传染吗?传染源背锅,冤不冤?如何预防与筛查?别急,咱们一条一条分析。
中国成重灾区?研究数据靠谱不?
这项研究数据,来自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库,也就是享誉全球的GLOBOCAN的2018年统计结果。全球有220万新发癌症病例是由于传染性病原体感染引起,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13%;在新发癌症病例中,东亚共计约99万,而中国就有约78万例,占到全球因感染引发的总癌症病例的1/3以上。
最常见的致癌病毒还是“老面孔”,它们分别是:幽门螺杆菌(Hp)、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由这4类传染性病原体引发的新癌症病例超过200万例,约占全球因感染引发的总癌症病例的90%以上。
【幽门螺杆菌(Hp)】
感染引发约81万癌症病例,主要包括非贲门部胃癌、贲门胃癌和胃非霍奇金淋巴瘤;
【人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引发约69万癌症病例,主要为子宫颈癌以及部分口咽癌、肛门癌、阴茎癌等;
【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引发约36万癌症病例,主要是肝癌;
【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引发约16万癌症病例,主要包括肝癌和其他非霍奇金淋巴瘤。
为什么说中国成为“重灾区”?在中国传染性疾病导致的78万例癌症中,就分别有34万例和25万例来自幽门螺杆菌、乙肝病毒,占到了全球整体的42%和69%。当然,这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关,毕竟中国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如果不考虑人口基数问题,我们这两项病毒的感染率也居世界前列,不禁让人扼腕深思。
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横行中国?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首先,幽门螺杆菌是在1983年被两个澳洲医生发现的,那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很多前瞻性的科研成果,并不会很快传入中国。所以信息的滞后,让中国人对胃病及幽门螺杆菌的治疗采取不太有效的方式。其次,祖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用餐,享受其乐融融的气氛,分餐制一直无法普及。
中国为何一直笼罩在乙肝阴影之下?医源性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一种现代病。大量的乙肝感染者的感染原因是共用了消毒不彻底的针头,李敖在回忆录中就描述了此类场景:“感冒来的时候极容易传染,所以打针场面更是惊人,不管多少人,只用一根针管一根针,也不消毒就插入药瓶吸药,然后人犯一排排屁股先准备好,就逐一注射下去……”。其次像口腔就医这类的医源性感染,在城市地区所占的比例不容忽视。直至今日的上海,有些三甲医院洗牙之前,先行血液检测,还有一些仍未实施血检。此外,输血、手术、针灸、纹眉……在过去,也都是乙肝医源性感染的途径。
癌症不会传染,但不代表致癌微生物不会传染!
癌症压根就不属于传染性疾病的范畴,也不存在什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概念。然而导致癌症的病因,却完全可以传染。以下列出四种致癌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致癌原理,以警醒不够重视的人们!
幽门螺杆菌(Hp)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口传播、亲密接触传播、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等。所以,很多情况下幽门螺杆菌主要的传染源直接来自家庭成员之间。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细胞会发生系列变化: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人体乳头瘤病毒(HPV)
HPV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等中招。多数情况下,HPV病毒会被人的免疫系统清除,所以短暂的感染很正常。只有少数免疫功能较弱或免疫机制缺陷的女性,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导致HPV持续感染,最终可能成为宫颈癌。
乙肝病毒(HBV)
乙肝→肝硬化→肝癌,被称为“肝癌三部曲”,肝炎病毒在人的肝脏内进行复制、繁殖,导致肝脏细胞炎症、坏死,对肝脏造成持续损害。乙肝患者如果掉以轻心,有可能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而由于乙肝病毒具有传染性,可通过血液、不安全的性接触、母婴进行传播,所以如果夫妻有一人患上了病毒性肝炎不受控制,另一人在日常生活中亲密接触时可能会患病,如没有及时治疗,严重者则可演变成肝癌,出现夫妻癌、家庭癌。
丙肝(HCV)
丙型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从肝炎到肝癌大致要经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样一个过程。而丙肝患者距离肝癌短则5年、长则10年!当然,并不是所有感染肝炎的人都会发展成肝癌。
致癌的锅都由传染病背,冤不冤?
如果论传染性疾病和癌症的关系,那么只有HPV是明确“导致”宫颈癌的病因,几乎是全部宫颈癌的罪魁祸首。
而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乙肝、丙肝病毒和肝癌,都只能说传染性疾病是致病因素之一。具体致病机制还没完全明确,就算它们是一类致癌物,也只能说“XX相关性癌症”。
但论预防癌症,从源头打击它们,肯定没错!
如何预防微生物感染引发的癌症?
首先,重视疫苗注射,从源头杜绝。如乙肝疫苗,建议新生儿一出生即接种,因为据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有效率高达95%。此外,近几年新推出的HPV疫苗,对预防宫颈癌也是有很大的意义,九价疫苗理论上能预防至少90%的宫颈癌和90%的生殖器疣。
其次,已感染人群,建议及时就医。其家属最好也一起检查看是否有感染。
第三,平时注意避免可能导致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行为。比如改善家庭、工作环境和个人卫生状况;采取分餐制;避免混乱的性生活;就医去规范的诊所等。
第四,定期进行癌症相关筛查。以宫颈癌为例,“宫颈癌疫苗”不是“万能药”,注射疫苗可以通过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防御HPV感染,但由于不能预防所有的HPV病毒,因此,即使接种也不意味就不患宫颈癌。而从HPV感染到宫颈癌的发生,一般需要10-15年的时间演变,所以定期筛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甚至早期癌症,对提升癌症的治愈率是非常重要的。
写在最后
当我看到“2018年全球有220万例癌症源自传染性疾病,中国占三分之一”时,心中忽然涌起一股久违的民族悲情;再想到,疫情当前,外媒嘲讽中国为“东亚病夫”……显然是个别外媒的傲慢、偏见和无知,但作为国人,自强的“弦”丝毫不可松懈。抗击传染病,我们一直在路上,有你,有我……
参考文献
[1] Catherine deMartel, et al.,(2019).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s in2018: a worldwide incidence analysis.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10.1016/S2214-109X(19)30488-7.
[2] RebeccaL.Siegel,Lindsey A. Torre,Ahmedin Jem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GLOBOCANEstimates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Countries.2018.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