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 | 作者:阿妮娅
5元/个口罩,被扬言举报
近日,云南主流生活类报纸《都市时报》刊登一则消息——新冠疫情发生后,市民对口罩的需求只增不减,记者走访多家一心堂药店后发现,药店门口张贴着:“关于一心堂药店销售越南进货口罩的情况说明”。
据了解,门店有一批口罩刚到货,每人限购3个,每个售价5元。本次一心堂连锁门店进行销售的口罩为一次性民用防护口罩,产品经“指挥部物资保障组国际采购国际捐赠防疫医用耗材专家现场应急分类验收”检测评定为非灭菌产品(非医用),请广大顾客理性选择,自主判断购买。
本次销售的口罩售价为:5元/只,该价格符合市场监管部门的规定,已报备省市场价格监督管理局备案。
一则简单的报道,却引起了较大的争议,甚至有读者表示:已经举报:
也有读者质疑,越南的口罩,还是非医用的,价格过高。
关于售价,一心堂药店相关负责人对都市时报表示,在采购过程中已尽最大努力降低成本,但疫情期间运输、人工、原料等成本大幅上涨,5元的定价,不仅符合市场监督部门的规定,也已报备价格监管部门备案,并且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加价率,其实是让利于民。
据中国药店消息,云南一家一心堂门店外张贴的告示显示:本批口罩为越南进口,进价为4.21元。
评论区有一心堂的员工现身说法:大家都在延期放假的时候我们1.31就来上班了。我本来是后台员工,被派去支援门店了,门店上每天来问的最多的就是口罩。一心堂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怎么可能敢乱卖敢抬价…哎,难是真的难。
信任危机,药店怎么卖口罩?
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复工复产,口罩成为人们出行的刚需,但因为供不应求背景下一些不法商贩的行为,人们对药店的信任出现缺口。曾有一名药店老板吐槽:因为卖口罩被举报了5次。
帖子内容显示,其从厂家进的KN95口罩,被人举报了5次,虽然一次都没处罚成功——他14元进的货,卖15元一个,三证检验报告齐全。
另一名药店人随之表示,药店现在的情况是,只要卖口罩,不管多少钱,都会被举报,所以干脆不卖了。人们都好像得了妄想症,不光说口罩贵,其他药品也会被说贵,好多年没有变过的价格都会被质疑。
如果消费者不信任药店,他们就寄希望于通过投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市场监管局收到的各类投诉举报数量激增,其中12315举报热线有45%都与口罩涨价相关
曾有观点认为,春节和疫情期间口罩厂家用工紧张,加班费高,成本上涨,再到批发商也是一样,进货比以前贵,批发价也比以前贵,再到零售药店进价更贵,零售价自然跟着上来一点点,而消费者就觉得药店哄抬高价销售,这时药店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所以干脆都说断货了,这样既不得罪消费者,也不被监管部门罚款。
信任危机的出现,使很多药店人即使有货,也出于利益衡量、保障安危的因素而选择不卖,反而让口罩的短缺更加严重,这无疑是一种恶性循环。
这些行为,需要举报
一定程度上,投诉,举报,确实是消费者维护自己权益的有利武器。
此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规定,下简称《意见》,对于生产及销售医用问题口罩,最高可判无期。
《意见》显示,在疫情防控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药品或者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价格,牟取暴利,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用口罩、护目镜等医用器材,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以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处罚,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而消费者在行使举报和投诉的权利时,可以多一点理解和审慎,少一点恶意和揣测,一方面可以帮助零售药店更好的运行,另一方面可以让行政资源投入到更需要解决的事情中去,提高效率。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