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

2020
02/19

+
分享
评论
树兰医疗
A-
A+
“我刚刚从北京回来,我个人已经向国家提出来了,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李兰娟院士

“我刚刚从北京回来,我个人已经向国家提出来了,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李兰娟院士

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世界人民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那些冲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让所有人动容。

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浙江大学教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73岁的李兰娟院士和17年前面对SARS一样,再次义无反顾地冲在了防疫最前线。1月18日,73岁的李兰娟院士同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一起听取武汉方面疫情汇报,再战防疫最前线。

1月20日下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她和钟南山院士一起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就是这位73岁的老人,在十七年前创造SARS“零严重后遗症”、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病人的奇迹。

【回顾非典17年】

2003年4月19日,李兰娟院士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这一天。恰逢非典疫情肆虐中国大地,当天,浙江首次报告出现确诊病例。

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她火速赶往病房,判断病情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下达三道指令:

一,立刻将病人转移到专业的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

二,调查并找到所有与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并予以隔离;

三,研究人员连夜采样,对SARS进行深入的细菌分析和研究。

在传染病防控意识远不及今天的17年前,李兰娟院士的三道指令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李兰娟院士顶着压力,连夜给卫生部长、省委书记、市委书记打电话说明情况,终于获得支持。短短一夜,所有接触者全部找到,1000多人全部隔离。果断的举措为阻断疫情赢得时间。

李兰娟院士说,一时间隔离这么多人,社会上有些不同看法,“但我坚持这么做,因为根据传染病法,SARS这样达到甲类传染病程度的病种是可以隔离的”。事后证明,这是必须做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由于早期传染源得到很好的控制,浙江没有发生医务人员感染事件,也没有出现“二代感染”的病例,这一经验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专门进行了报道。

在浙江发现首名SARS病例的48小时内,李兰娟院士率攻关小组检获了病人的病毒特异性核酸,最终成功培养和分离出SARS病毒,完成全基因序列测定,研制出特异性检测SARS病毒基因的实时荧光核酸扩增诊断试剂并获发明专利,还出版了《非典型肺炎》专著。

曾在浙江治疗的SARS病人,没有一人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遗症。“我们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对激素、抗生素的使用都十分注意,只在关键时刻进行合理应用。”李兰娟说。

在抗击“非典”中,李兰娟院士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确保浙江省没有发生二代病人和医务人员被感染,重症病人得到有效救治,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她率攻关小组成功培养分离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测序,系中国内地第二株登录Genbank;首次发现PBMC中有复制型SARS-CoV存在,对揭示“非典”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院士对话

李兰娟院士:

我认为新闻媒体应该报道医务人员的辛苦,医务人员日日夜夜守护在病人身边,所以希望媒体能更加地关注医务人员白衣天使的精神,真正的医务人员都是围绕病人,不惜家庭、不惜个人的安危都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对于那些伤医的事件应该坚决地制止,医务人员都是为了病人在努力地救治。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