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新冠尸检完成,可以揭示关于疾病规律和临床救治的重要信息

2020
02/19

+
分享
评论
健康大河南
A-
A+
两例新冠尸检完成,将为疾病规律和临床救治的提供重要信息。

2月16,全国首批两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据参与解剖工作的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刘良透露:目前已完成取样工作,后续工作将陆续开展,完成病理报告最快需10日。

刘良15日在接受采访时曾呼吁,尽快对新冠肺炎死者做病理解剖,其表示,病理解剖可为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和后续研究提供重大帮助。

据悉,解剖时一共三个人在手术室里工作,其中两个人动手解剖,一个人负责记录。

刘良介绍,2月16日的解剖工作主要是取材,再将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看它的细胞的结构、组织结构有什么样的变化。”

同时,据新京报报道,病理报告将会尽快出炉,因为是病毒性物体,在福尔马林中的浸泡时间需要延长,以保证其安全性,防止扩散污染,估计病理报告需要十天左右才能出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专家刘良教授(中)三人团队承担了当天第一、二例解剖

“这次是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在多方努力后,获得国家卫健委批准,特别是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的突破。”第一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领队、临时党总支书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教授表示。

不解剖就都没有答案。解剖、取样、做切片,继而研究病毒攻击的靶点,和临床医生合作尝试就此过程进行干预……遗体解剖一般依此来进行。

“2003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SARS),刚开始时认为衣原体是其病原体,直到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家丁彦青教授对SARS死者解剖后,才得到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了广东专家组提出的‘非典病原是病毒,不是衣原体’的论断。不解剖怎么行?”刘良介绍。

健康时报采访郑军华教授时,他表示:“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到达金银潭医院之后,接手救治的都是危重病人。这些患者不仅肺部受损明显,而且往往面临多器官衰竭、低血压、休克等复杂状态,有时候患者病情还变化多端,前一刻明明还挺好,后面突然就急剧恶化。因此作为临床医生,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危重症患者身体发生的反应,以便更好地调整治疗策略。”

病毒感染后有没有可能存在肺以外的靶器官?为什么上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远低于下呼吸道?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发生部位及病理学基础是什么?炎症风暴启动后全身其他器官的损伤与否、程度如何……

这些问题刘良思考了很久,不解剖就都没有答案。

刘良告诉健康时报记者,针对本次新冠病毒感染和SARS相比的异同,刘良表示初步肉眼观察暂时还不能得出二者之间的比较结论,需要后续显微镜下以及病理、病毒学研究。“以往可能至少需要三十天,但为了更快提供给救治依据,我们团队会争分夺秒,争取最早十天左右出结果。”

“这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就会开始连续征战,希望通过研究更多病例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发现提供给临床救治。”刘良教授说道。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