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科,在20余年的坚定进展的努力下,在脑积水治疗原理和治疗质量方面已经取得了具有颠覆创新意义的成就。在脑脊液科新原理的总指导下,已在成人和老年的脑积水治疗效果方面,获得了十分显著优势的进步:很多过去被视为不治之症的患者,获得了完全康复或残废程度显著减少和减轻的疗效。但是在婴儿脑积水治疗方面,虽然绝大多数也获得了在住院期间就达到最终优质疗效目标的颠覆创新性效果,但是一些看似无关或微小的问题,却常常严重影响了脑脊液科技术用于婴儿脑积水的普及。
随着目前接受婴儿脑积水患者数量的增加,这些看似无关或微小问题的解决,构成了脑脊液科颠覆创新之后继续迭代创新的长足进步不可或缺的要素,为脑脊液科新技术给婴儿脑积水患者带来优质新疗效,奠定了更牢固的基础。
最近就遇到了一个婴儿脑积水患者的脑脊液感染和PICC感染相混淆的问题。脑脊液科如果没有脑脊液科特有可靠、坚定而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能力,就会对我们脑脊液科的信任度带来危机性损害的不利影响。
这是一个脑室进行性扩大到十分严重的“巨大脑室性脑积水”的4个月婴儿,当时出现了落日征和头变大的表现。2020年1月21日,家长经网上查询并经当地一著名医院著名一专家介绍,住入北京北亚骨科医院李小勇脑脊液中心。住院时脑CT显示的脑积水,比几天前的脑室又扩大了很多。次日,因本院婴儿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困难,在北京某医院完成了PICC(一种深静脉置管技术)回来后,进行了首次即第一步的手术治疗:脑脊液引流。
脑脊液引流,是神经外科用于脑积水治疗的并非为奇的一般常见方法,但是在脑脊液科,则具有着治愈更高质量的颠覆创新性的意义,就像谁都可以随意使用的一只普通毛笔写字一样,在不同的使用者手下,会产生出显然不同的效果:书法家可用以写出秀丽的书法作品,而一般人却用以只能写出非书法的甚至可能难看的文字。脑脊液科的脑脊液引流的本质性目标,是要确实达到脑积水治愈高质量的最终目标,而不是暂时的缓解高颅压,因此两者有着认识的本质不同。
就是这位脑积水婴儿,在顺利治疗的一个月时,即在2020年1月20日时,出现了发热的症状,家属因此十分担忧。此时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此发热应该是PICC感染所致,因此建议予以拔除。但是家长担心拔除PICC后不能继续静脉输液治疗,因此显示出了坚持不拔管的态度和行为。在如下我和家长的微信谈话中,可以看出我坚持拔管,家长却坚持不拔管的各自执着的“互相割据”的态度和行为:
家长:主任,孩子昨晚发烧了,闹了一晚上,现在还在发烧,最高38.7,给吃了布洛芬滴剂,发热有好转,但4小时后又升到了38.6,我们该怎么办?本人:找管你的医生,看看有没有深静脉或PICC。如果有,就拔掉。家长:有PICC,……拔完咋输液呢?主任,PICC拔了以后,再手术咋办?还得用吧?本人:先拔了再说,要不它引起感染会加重的。家长:不会是感染了吧?本人:发热首先考虑的就是它。家长(可能故意偏离PICC的话题):您的意思,“它”是指PICC还是感染?拔了再不好插了,左胳膊上次就扎失败了,要不我们去趟某某医院(注:著名的医院),看看发热门诊,您看呢?本人:拔了(之后)一段时间内不要再插了,以后再说。与某某医院没有任何关系,听我的吧。家长:这么做,(下一步)手术就得往后排了,是吗?主任。本人:先拔了,有感染就不能手术。家长:主任啊,发烧也不一定就是PICC感染吧?还没确定就拔了,我们眼看快能做下一个最后一步的手术了,这一拔管,唉,难受!本人:拔掉(因难以说通,本人心里不耐烦起来)!家长:上回扎管的某某医院说拔管得去那边(注:要求再返回此医院拔),怕有血栓。本人:不听我的,就别再问我了!(本人更加不耐烦了)
可是在结束这段对话的下午4点40分时,家长就直奔那家医院了。可见我的意见在家长心里是多么的没有权威性,是那么的不信任!家长带着孩子,在这家医院,因为儿童患者太多看病难,辗转用了整整一夜的时间。第二天早晨6点,就给我发出了微信。家长:主任,某某医院检查结果出来说脑脊液感染了。(接着给我发了脑脊液检查结果报告单:脑脊液化验确实有一般认为是感染的炎症表现)本人:你这么执着,某某医院怎么会比我还懂?某某医院说错了,不是脑脊液的问题,是PICC引起的发热。你再不信我,你就去那家医院吧,我纠正不了你对我的不信任。(注:本人此时难掩心里不满家属的情绪,说话似乎有些“狂”!)本人:顺便向你再解释一下:(脑脊液内)没有细菌,就不是(脑脊液的)感染,是无菌的炎症,所以不是脑脊液引起的发热。
(接着又说)本人:你可以到某某医院治疗他们说的脑脊液感染,也坚持不要让他们拔掉你的PICC啊!
这时,我真的为家长的不信任生气了!可是为了说服家长为了孩子别耽误治疗,就让值班医生给这个孩子查查血象。值班医生,却传回给我这个某某医院的血象化验单:显然的血象感染的结果!也就是唯有脑脊液科独特知识者才能解释的是PICC感染的证据。接着本人给家长回了微信:你在某某医院的血象检查结果,是PICC感染的铁证,因为没有PICC感染的脑脊液感染,血液是没有你这样的感染表现的。你为什么不给我看在这家医院的血象检查呢?
发完了微信,本人担心家属还有其他“非分之想”,所以接着给家属再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是PICC感染的原因:脑脊液无色透明,例行性细菌培养始终隐性,所以脑脊液炎症细胞增多或“糖低”的表现均应是无菌炎症的表现,不是一般教科书或医生认为的是脑脊液感染。这是脑脊液科长久以来的新发现,因此脑脊液科还肩负着脑脊液科知识普及至一般人和非脑脊液科的其他专业人士的艰巨任务,否则会持久陷于在“有理说不清”和“被众人错怪”的局面之中。脑脊液科人,为了坚持并说服别人接受真理,还需要有特别坚定的面对并战胜“单以大医院为参考系”的大众“惯性思维”的勇气和信念!
在本人的坚持和耐性的说服下,2020年1月22日上午终于将PICC拔出来了。当天下午,体温就开始下降至37.6度以下。次日早晨7点半左右,家长又给我发出了微信:“主任,您真高明!昨晚患者一切正常!紧接着还有牛,牛,牛的三个表情符!”
1月23日下午,这婴儿的主管医生向本人汇报:“主任,今天的血象检查,也完全恢复正常了!”这些“回报”,都说明了本人的PICC感染诊断是正确的,同时证明那个某某医院虽著名但确实是错误的,还说明脑脊液科对脑脊液感染和PICC感染的鉴别标准是高于一般教科书及其相关认识标准的新标准,应该是未来这两种感染鉴别的参考系,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诊断和治疗本质。
这只是很多婴儿脑积水患者家长如此不信任脑脊液科的表现之一,可见脑脊液科新事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多大的阻力!但是脑脊液科人,就是要“力排众议”地坚持自己的真实优势,坚持为婴儿提供脑脊液科的优质诊疗服务的宗旨,尽量保证达到为数量最大化的患者获得质量最优大化的“正常人生活”的治愈目标,即使脑脊液科目前仍身在不利的“非公立非三甲医院”,也是如此。
脑脊液科在此顺便告知:脑脊液科的目前最佳生存的发展之地,正是非公立医院,因在此特别环境中才能完成实现脑脊液科级别治愈目标的目的,才能完成需要二、三个月或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期间多次的程序性手术的治疗任务。目前,此病在很多公立大医院内,常常遇到十分常见的定期办理出入院手续、定期出院后7日后再住院等多种加快“病床周转”和排除影响“政绩”因素和“增加绩效”的“医院内部管理”限制,应是大公立医院也没有足够人力和物理空间来用于“应酬”这类病人的一些“迫不得已”和“习惯做法”的原因。
脑脊液科因为拥有了优于以往的治疗原理和实际疗效,因此除了成人之外,仍坚持也要在婴儿和儿童脑积水方面获得更好的疗效。由于脑脊液科的不断持续努力,虽然还有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影响着婴儿脑积水脑脊液科治疗技术普及的“小问题”,但是很多这样的“小问题”已经获得了迭代创新性的很多重要的大进展:
(1)不必等到2岁或1岁或半岁时再治疗;
(2)不用首次分流术后因婴儿发育成长而频繁更换“过短”的分流管:因为目前能一次完成。如果没有分流并发症,到成人时也不需要再换管;
(3)在绝大多数的婴儿脑积水单纯的“微创”或“不放分流管”的第三脑室造瘘术是实际无效的情况下(尽管目前还常被称所谓是新技术,但本人和脑脊液科则坚持不同观点地认为:这是一个实际几乎无效或成功率极低的不良新技术),脑脊液科的分流技术是“必需首选的”和“必需补台性”的技术;
(4)目前已经大大减少了分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5)最关键的是:能使绝大多数婴儿脑积水获得“恢复至正常发育和正常智力”的治疗总目标。
这个婴儿脑积水的治疗,还有最后一步手术需要完成,可能还会出现面对一般的惯性思维的质疑,但是凭借着特有知识的底气,脑脊液科有信心为患者实现最优化的治疗目标。脑脊液科,凭借着在解决这些微小问题上已经不断取得的进步和优势,计划再开设一个“婴儿脑积水病房”的愿望,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