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香港最常见的癌症,而MSI-H/dMMR基因突变,佔大肠癌患者约13%。以往这类患者的治疗「前景」较差,不过近年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带来多一枚可用的「子弹」,最新的「双免疫治疗」更大大提升治疗效果。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饶家栋医学博士表示,第一至三期大肠癌的治疗方向多年来没有大改变,「第四期治疗近年开始有变化,约10年前我有份参与的COIN-B研究发现,KRAS肠癌患者接受化疗加标靶药可延长存活期,更有20%人可治愈。自此愈来愈多治疗肠癌的研究,其中一个指出MSI-H/dMMR肠癌患者除化疗加标靶药外,亦可考虑免疫治疗。」
治疗要有耐性
免疫治疗不像化疗直接杀癌细胞,而是依靠自身免疫能力,饶家栋打比喻,「药物懂得识别癌细胞,进入身体后就好像在癌细胞上插旗,叫白血球来吃掉。」要留意免疫治疗需要2至3个月才起效,故患者接受治疗时要有耐性。此外,早前有一小型研究发现,将两种免疫治疗药物一併使用(IO/IO),有效率达60%,肿瘤会缩小,甚至有7%达到完全反应,肿瘤完全消失,饶家栋续指,「当中一款较早期的免疫治疗药物,肚泻的副作用较严重,经过调校分量之后,IO/IO的副作用会较少,主要是疲倦。只是价钱较贵,未必人人都可以负担。」
增强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治疗对患者免疫力的要求较高,故并非每个病人都合用,饶家栋指年纪大的话免疫力一般会较弱,「但当然若80岁伯伯每日耍太极、游冬泳的话,都值得尝试。」而要增强免疫力,饶家栋强调饮食要均衡,切忌误信戒口及激素之说,若营养不足,反令免疫能力下降,「此外,有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在手术或化疗后,有饮用营养奶的组别,复原速度比没有饮用的快,证实了Omega-3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可增加免疫力,有助对抗癌症和完成化疗疗程。」
多吸收Omega-3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筛查有助预防
大肠癌是少数可以完全预防的癌症之一,饶家栋建议大家改善饮食习惯及多做运动,「现在很多人爱吃美式快餐、少菜多油、食无定时,都是大肠癌风险因素;另外,WHO曾做过研究,每日做有氧运动半小时直至出汗,已经足以减少13种癌症的风险。」
此外,大肠癌筛查亦十分重要,「英国十多年前开始做筛查,救了很多人,找到很多第一期肠癌的个案。香港用隐血测试或许找到很多False Positive(有隐血但非肠癌),但最少可提醒人去照大肠镜。」现时政府大肠癌筛查计划资助50岁至75岁人士,但饶家栋建议若有一位近亲或两位远亲患肠癌,又或之前已发现有大肠息肉的人士,就应该45岁开始做筛查,「可负担的话,早一点做大肠镜,有息肉就切除,患癌风险便小很多。若没发现息肉可5年后再检查,如有的话,3年后便应再照一次。」
饶家栋指免疫治疗对患者的免疫系统要求较高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