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队伍中的141名上海中山人,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2020
02/17

+
分享
评论
中外医讯
A-
A+

1月23日,小年夜:上海中山医院派出首位医疗专家、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ICU病房。

1月24日,除夕夜: 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蒋进军、护理部监护室护士长徐璟跟随上海市第一批危重症救治医疗队赴鄂。他们将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负责危重患者的救治。

1月28日: 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屠国伟、副主任医师、护理部肝外科监护室专科护士张晓云整装随队出发。他们将进驻武汉第三人民医院危重病例收治区。

2月7日:上海中山医院派出136人组成的医疗队出发前往武汉投入医疗援助,队员里有将近一半是90后,他们将接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重症病房。这是中山医院派出的第3批赴鄂医疗队。

..............

从除夕夜到元宵节,上海中山医院141名医护人员已经坚守在武汉一线24天了。他们现在过的如何?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故事。

钟鸣:这次真的比较难

小年夜那天,上海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接到国家卫健委指令前往武汉参与抢救新冠肺炎的危重病人。他立刻取消了澳大利亚家庭之旅,义无反顾地动身前往武汉。行前,女儿跟爸爸深深一抱:“爸爸,我们等你回家!”

小年夜那天,钟鸣乘高铁驰援武汉

他是第一个驰援武汉的上海医学专家,从接到任务到出发,只有一个小时。1月24日,钟鸣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开展工作。金银潭是武汉第一批定点收治医院,也是武汉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主要选择之一。

钟鸣负责的楼层是是危重病人最多的主战场。他带领湖北省各个地方前来武汉援助的医生、护士组成一个临时的治疗救治团队,收治当时病区里一半的危重病人,大概16个。

临时组建的团队,临时改造的ICU病房,钟鸣面对的任务有多棘手不堪而言。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他带队做了大量的磨合工作,包括制定工作规章制度、统一病人管理。团队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了。

“这次真的比较难”,钟鸣在媒体采访中透露。

他收治的危重病人多数是高龄,或者有很多合并疾病的人。而这种病和SARS或者禽流感都不太一样,新冠病人的病情恶化会突然在后期加速,引发多功能衰竭。“很多病人死于肺外的多器官功能的衰竭,不是所有危重病人用ECMO就能挽救生命”。

钟鸣经历过SARS和汶川地震两次灾难的重症救援,而武汉一线的救援工作遇到的困难是无法想象的。“在ICU里面待着,对体力和精力要求是非常高的,金银潭的工作远超出我们平时工作的强度。”

尽管如此,钟鸣依旧坚守在ICU病房。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这十天的流程优化和团队磨合,他负责的病区的死亡数量有了明显的减少。全国的ICU护士逐渐都调配来支援了,这也让他的工作更加顺利。

钟鸣在ICU病房

采访中问到疫情过后想做的第一件事,他表示“想去平常上一天班,脱掉口罩,自由地呼吸一下武汉的新鲜空气。”

蒋进军:“上海中山经验”助重症患者康复

2020年除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蒋进军作为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出征武汉前线。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他率领由上海队员组成的一个治疗小组,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经过医护精心救护,我们小组病人死亡率比较低。”蒋进军略感欣慰,“这离不开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无私付出,也离不开我们大后方中山医院的支持。”

蒋进军率领的治疗小组负责的均为重症,其中危重患者占一半。在多例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他带领治疗小组仔细研究病人资料、和上海医疗队专家组切磋意见,并和上海的中山医院呼吸科专家远程商讨,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策略,让不少重症患者的病情逐步稳定。

蒋进军(中间身穿白衣服)

蒋进军医生说,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中山医院呼吸科前辈言传身教的行医之道。为了增强一线医务人员合理防护,他在前线紧张工作间隙,应对疫情的改良的新发明也正在申请专利中。

蒋进军还率先使用了中山医院研发的“钮式面罩”--- 密封性和舒适度都更佳的无创通气面罩,这是中山医院呼吸科在2003年非典时立下的战功,已应用于临床二十余年。在蒋进军的紧急联系下,上海中山医疗科技发展公司迅速寄出5箱最新款无创机械通气面罩,并于2月3日运抵武汉。

中山医院研发的“钮式面罩”驰援武汉

“我们立即投入使用,多数病人都觉得上海中山面罩很好用。对于发生呼吸衰竭的病人,无创通气相当一部分可以避免气管插管,逆转病情。”蒋进军表示,看着那些危重患者病情好转,克服了诸多困难和病魔斗争的队员们都感到由衷的欣慰,并信心倍增。

武汉金银潭医院路边有一排桂花树, 蒋进军说,“遥望着申城的方向,我想,美丽的桂花都可在冬季开放,那么只要我们科学应对,春天就一定会真正到来!”

屠国伟:结果不好我不会走

屠国伟是中山医院的重症监护专家,年初四他就作为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进驻武汉第三人民医院危重病例收治区,负责危重患者的救治。

出发前一天晚上9点多,他临时接到通知第二天出发。随即他便返回医院取资料,他妻子就在家帮他打包行李。

“在我们科室,我算是中坚力量,我感觉我去是比较合适的”。屠国伟表示,自己虽然年龄小、经验不足,但考虑到前辈需要负责上海这边的接诊工作,就主动上报了我的想法。

屠国伟临行前和儿子的合影

在武汉第三人民医院危重病例收治区,屠国伟和其余几个上海派来的专家负责重症监护室(ICU的病人)。12名专家轮流值班,分成早、中、晚班,日常工作十分艰辛。

在病区里时,屠国伟需要穿齐防护装备,人非常不灵活,也不能喝水吃饭、上厕所。除了面临生理上的挑战,他的心理也很焦虑:一个是需要想办法治疗病人,另一个是因为我们医护人员都有感染风险,会有一些精神方面的压力。

患者面对压力时,他同样需要给与安慰。“我能感觉到,病人精神压力非常大,他们会有对治疗无知的恐惧感。面对这种情况,我会反复申明一个事实,这种病经过治疗,绝大部分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不管病情多重,我们都会对病人予以积极的引导。”

数十天以来,屠国伟一直在与武汉的医生日夜工作、通力救治病患,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医生非常努力,工作强度、时长可能比援鄂医生还高。很多人连轴工作,但他们都没有抱怨,更多的是相互鼓励和支持。

屠国伟穿着防护服

前几天,他们一起为队友庆祝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大家集体许愿,共同用手搧灭了生日蜡烛,“愿这份生日的幸运,能给武汉疫情的防控带来好运。”

屠国伟表示,大家都希望疫情可以早点结束,能够早日回家,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用最大的努力,去换取最好的结果,结果不好,我不会走”。

徐璟:我志愿加入共产党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大年初六,是中山医院重症外科监护室护士长徐璟离家奔赴武汉抗疫前线的第七天,一场特殊的远程“前线入党”仪式在上海中山医院和武汉金银潭医院两地同步举行。

徐璟有着20年临床一线护理经验,在接到召集赴武汉医疗队的通知后,她立即向护理部报名:“在战役打响、人民需要时,我应该挺身而出!”除夕晚上,正当徐璟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时,她接到出发的通知,匆匆扒拉了几口饭,便背上行囊出发了。

徐璟出发前往武汉

刚来到武汉,她就被排入救治危重患者的班次。口罩、眼罩磨肿了鼻子,脸也被勒变了形,动辄八九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还经受着低温环境下工作的考验。为了确保医患的安全,降低传染风险,工作第一天,徐璟剪去了一头长发。

“医者担当不辱抗疫使命!工作后,身边的党员们在唐山地震、汶川地震、SARS肆虐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前辈们的壮举传承了一种精神,一种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勇气与豪迈。”徐璟说。

在武汉抗疫前线,她再次提出了入党申请。“这次经历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信念,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把参加此次抗疫作为锤炼意志的契机,让自己在历练中成长,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请党组织相信我,考验我。”

中山医院党委在接到了徐璟的申请后,立即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组织部请示,第二天就收到了同意的批复。

朱畴文:这是我们的责任,义不容辞

2月6日,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当晚8时,中山医院接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组队驰援武汉。2月7日下午4时,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带领136名白衣勇士组成的医疗队搭乘飞机奔赴前线。这堪称中山医院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增援。

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中山医院抽调了呼吸、重症医学、感染等主要领域的30名专家医生,100名护士及6名行政后勤人员,奔赴武汉前线驰援。考虑到新冠肺炎会对全身多个器官产生影响,队伍中还有心脏科、肾病科、消化科、神经内科和急诊科的同事随行。百名护士中,40名来自重症监护室,其余也是各个病房的骨干。

2月6日晚上8时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 23时前上报名单。有关后勤保障部门根据预案紧急响应,连夜通宵准备医疗和生活物资,7日上午已完成所有物资的分门别类和打包编号。领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畴文副院长说:“这是我们的职责,义不容辞。”

中山医院副院长 朱畴文

2月8日来到武汉后,朱畴文院长前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了解病房情况。武汉人民医院最初有200张床,后来增加到400张。2月5日接到命令,5小时内将病床数扩充一倍,增加到800张。扩容完成后的8小时内,300多个新冠肺炎患者被运送到这里,而且多为重症患者。

“现在医院人手特别紧缺,大家都没有休息,医生和护士每天要长时间待在污染区,高强度工作导致免疫力下降,对医护人员和病人来说都有风险。”原负责22病区的武大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刘志超说。

中山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齐鲁医院、华西医院将一起分担该院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9日下午2时,中山医疗队正式接管了11、13两层病房。

氧气压力不足、医疗流程还需一一核对…….刚刚抵达战场的中山医院医疗队一定还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但他们没有退缩这个选项。这就是战争。

元宵佳节,朱畴文和医疗队其他人在宾馆简单吃了汤圆。他表示,大家能在一起战斗也是一种缘分。“对医务工作者来说,你在这个岗位上,你就要做好这份工作。武汉需要我们伸出援手,我们伸出的手不仅仅帮了武汉,其实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中山人,队伍,上海,中山医院,武汉,医疗队,重症,钟鸣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