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冲在一线的基本是公立医院和军队医院,写请战书的都是军队医院和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我们可以再回想一下,无论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战役中,还是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还是“非典”以后历次抗击“流感”疫情中,冲在一线的几乎是军队医院和公立医院。实践再一次证明,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占有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最近有媒体一直在关注和追问,面对新冠肺炎这么大的疫情,民营医院去哪儿了?既看不到民营医院和民营医院医务人员的请战书,也看不到民营医院捐赠了多少款物。这其中不排除个别民营医院表现尚佳,但一些民营医院主动关闭了门急诊,有的民营医院以各种理由拒绝被定为发热门诊和疫情定点医院。因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底,公立医院已经不到1.2万家了,而民营医院却突破了2.3万家,占到了医院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然而,在这次关乎14亿人民健康的重大疫情面前,民营医院却几乎“缺席”。据媒体报道,在北京等地竟然还出现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将民营医院列在设置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名单后,而这家民营医院竟然以医院装修施工为名拒绝设置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更有甚者,武汉仁爱等民营医院,在没有设置为发热门诊,也不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定点医院的情况下,竟然申请和领取3.6万个KN95口罩等抗击疫情相关物资等一些失当行为。难怪有的人说:幸亏医院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还不彻底——否则老百姓靠谁救命?让私立医院去救吗?要先问给多少钱?是不是也会出现香港部分医务人员在疫情面前集体休假呢?这次还有公立医院,下次靠谁呢?
其实本人一直研究和支持民营医院发展,也希望民营医院得到良性的发展,为此也发表了一系列的观点和文章,可在网上查询。也就是本人对民营医院并没有什么偏见。并且多年来国家医改政策一直强调和落实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地位和作用,民营医院也一直在争取与公立医院享有平等地位。但在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和国家危难面前,民营医院却躲在后面,迟迟见不到他们的身影,这与民营医院的数量占近7成和服务人次服务量占2成以上的分量相比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将进一步受到了全社会的质疑,也将进一步影响民营医院在群众心目中的口碑。其实民营医院争取医保定点、财政拨款、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等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地位和作用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实际行动去争取,在国家危难之时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和老百姓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医改界认为,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国家会基于这次疫情对一系列的政策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的。诸如: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干部的选拔作用,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立医院改革,社会办医,基层卫生健康体系建设等等,这其中民营医院也将是一个重要方面。政府和全社会都会思考在下一步医改中,民营医院的办医方向和目的到底是什么?民营医院的地位和作用到底是什么,民营医院到底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如何落实好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要求,如何淘汰劣质的民营医院等。包括近年来暴露出来的一些民营医院存在的涉黑涉恶、骗保套保、套路患者等存在的严重违规违法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思考。政策和法律绝对不会放任和纵容,见利益就冲、甚至违规违法犯罪,见到风险就退、甚至丧失道德底线等事情屡屡发生。
同时,多年来国家政策三令五申,要求县级人民政府必须至少举办1所公立医院(含1所中医医院)。但是,现实中个别地市和一些县(市、区)政府已将辖区内公立医院的全部卖光。在如此严峻的疫情面前,一些地方的民营医院不听招呼,一些地方政府也就抓了瞎。
无数事实证明,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容置疑,“卖光模式”是错误的了。各级地方政府要严格落实好国家政策要求,每个县级人民政府必须至少举办1所公立医院和1所中医医院。否则就是拒不执行国家政策,就是置群众死活与健康不顾。
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问责卖光公立医院的政府主要领导人的时候到了!
来源:医改界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