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迟到了,刚忙完手头的工作.....”急诊科护士长宋莉莉气喘吁吁地来到我们约定的地点,话音刚落,手机铃声又响起来,她冲我抱歉地笑了笑,接起了电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大家的生活节奏,平日里就异常忙碌的急诊门诊,此时更是进入了全面备战的状态。在紧张的战“疫”面前,发生在急诊科里一些平凡又感人的小事,在这个寒冬里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接到院里要组建第二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驰援武汉,宋莉莉在科室的微信群里第一时间发布了通知,短短一个半小时,就有66名急诊护理人员在群里接龙报名。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时时刻刻关注着手机,生怕漏掉重要的信息。
湖北小伙儿刘爽,刚刚完成援藏工作回到北京,当他得知自己的家人、战友和同学都在前线时,明知前方艰险万分,他还是选择了报名回到家乡武汉,与家乡人并肩作战。
“急诊科有两个护士长,我和童萍,这次援鄂抗疫医疗队,我们都主动向领导提出要加入。”但童萍的血清素较低,指标不合格,不过她还是不想放弃,“这几天会好好吃饭,加强营养,争取达标!”而宋莉莉,刚刚出了哺乳期,但她说,作为护士长,又是一名党员,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疫情,希望领导能考虑她。为了更好地在前线作战,她毅然决然地提前给孩子断了奶。几个经历过非典的老师,常纬、董凡、马冬梅、王红霞都主动请缨出征武汉,想给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做个表率。
两位年轻的孕妈妈,赵欢和郭跃,她们家一个在通州,一个在密云,不顾孕期的辛苦每天乘坐交通工具上下班,把春节排的班都上完了现在才开始休假。这两个姑娘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不能报名参加援鄂抗疫医疗队,感觉非常的愧疚。王千,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更是提出写血书请战,宋莉莉说到这,眼睛里泛着泪光。“如果这次不能去武汉,我们会把家守好,还是那句话,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我们都是急诊人,有需要我随时待命!”
初期,疫情还没有全面爆发,但病人的量明显增长了很多。“我们急诊之前是排四个班,疫情突发,我多次更新了排班表,很多老师都取消了春节期间的休假计划,提前回到岗位。但人员还是紧缺,很多班都安排不过来”。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急诊好多老师都主动要求加班,甚至一些离退休的老师都想回科室帮忙,像已经退休的王瑞琴老师就打电话给护士长,说如果急诊需要她,可以回来上班,还转钱给护士长,让她帮忙买点东西给大家。一些离职的护士像张思、杜歆洁、张北也都表示可以回来帮忙值班,何珊休产假在家,特地买了零食、日用品直接邮到科室,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
在这个特殊时期,急诊的每一名医护人员每天都要穿着很厚的隔离服,一个班下来,他们的衣服几乎都湿透了。早上不敢吃饭喝水,生怕耽误病人时间,还浪费了本就紧缺的物资,纸尿裤就变成了常备品,但每个人都没有一点儿抱怨。在急诊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大家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我们都是急诊人,有需要我随时待命”的责任和担当!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宋莉莉护士长说,疫情开始时,科里的一次性隔离衣处于缺货的状态,但发热门诊又要出,就向护理部的领导提出了自己的困难。护理部跟各个科室沟通,这家借十件,那家借十件,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拼凑起来,缓解了一段时间的物资紧张状况。科室里的老师也是使尽浑身解数帮忙拉资源,傅春毅和冷斌医生,还有护士张静怡都是通过各自的人脉资源,帮我们解决口罩和防护服短缺的问题。
为了让我们的临床医护人员更好地工作,院领导和院办、护理部、门诊部、器材处、感染办、护理部也全面考虑急诊的需求,衣食住行和人员短缺各个方面的困难,最大程度地给予关怀和帮助。急诊的问诊台还收到了一些匿名的包裹,很多家属和不知名的好心人给我们邮寄了生活用品。
因为发热门诊需要更新排班,相关的病房要启动,宋莉莉有时要忙到半夜才回家,虽然有些辛苦,但是有科室里老师们对她的关怀和体谅,她感到很满足。
2月7日一大早,由王建业院长和奚桓常务副院长挂帅的北京医院第二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再出发驰援武汉,鲁寒、王千、茹鸿、吴秀娟、夏静代表急诊科出征,与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的石婷羽、文科龙汇合,勇敢的姑娘和小伙子们,我们为你们感到骄傲。正如我们出征的医务人员所说:“我不伟大,但当祖国需要我,我愿意挺身而出,我深知,唯有国,才有家!”冬将尽,春可期,我们相信众志成城,病毒就会无可遁形,盼望你们平安归来!
撰稿:宣传处 李楠
编辑制作:宣传处 吴一楠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