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医药再次火了。针对新冠肺炎治疗,中医是如何介入的?
2月6日,据媒体报道,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18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痊愈出院。这是疫情发生以来,通过中医介入治疗后患者出院最多的一次,也是疫情发生以来单次出院人数最多的一次。同日,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药物——肺炎1号,目前已经被广东省药监局批准为院内制剂,可以在广东省内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医院内使用。据报道,可以用于医院内使用的依据是用肺炎1号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肺炎确诊病人50例,经1周临床观察,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50%患者咳嗽症状消失,52.4%咽痛症状消失,69.6%乏力症状消失,总体症状明显好转,无一例患者转重症。据悉,使用肺炎1号临床观察不管是咳嗽、咽痛还是乏力等症状缓解率达到了50%以上,根据上述临床观察,专家讨论后认为,该肺炎1号方能够明显改善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症状,有减少重型肺炎发生的趋势,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所以目前肺炎1号药方已经批准在广东省内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医院内应用。
其实在新型冠状肺炎刚开始的时候,已经有部分学者提出让中医治疗介入,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共同应对新型冠状肺炎,如选用经方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三仁汤等清热祛湿之剂。2020年1月2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召开会议,会议制定了:推动形成中西医协同的防控机制。研究提出中医药诊疗方案,纳入新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并发布实施。中医药要及早介入,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等方针。
2020年2月5日卫计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以下简称“肺炎诊疗方案”)》关于使用中医治疗的方案。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可参照推荐的方案进行辨证论治。肺炎诊疗方案从第一版到第五版都肯定了中医的优势,那么是否意味着中医可以完全从后台走入前台,进行接诊服务呢?笔者认为需要商榷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既然提倡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那么中医西医诊疗的界限必须清晰。针对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现代医学对其研究已经基本明了,这个是“湿、热、毒、瘀”所无法明确的。按照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传染源。第二:传播途径。第三:易感人群。不管影响流行过程中的因素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因素,上述三个基本条件是必须优先明确的。在“肺炎诊疗方案”中也明确了新型冠状肺炎的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能成为传染源。那么对这些人群的隔离及快速区分判断是西医所特长的。传播途径可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那么口罩、消毒等阻断传播途径也是西医所擅长的,而中医认识明显不足。虽然明清时期,中医形成了完整的温病学体系,两朝五百多年中出现了众多温病学家及温病学专著,如吴又可《温疫论》、清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湿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等等,但由于生物学、病理学的发展不足,其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湿、热、毒、瘀”的阶段。很显然“戾气”病因学说概括过于笼统,无法明确真正的“戾气”病因。虽然肺炎1号已经作为院内制剂使用,临床观察不管是咳嗽、咽痛还是乏力等症状缓解率达到了50%以上,但是其科学性无法验证,无法从科学的角度来验证肺炎1号的真实作用,传统医学若要融入世界医学体系必须走循证医学的道路,这个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肺炎1号能否真正起到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还有很远的道路要走,针对肺炎1号用于院内制剂,万万不可过于夸大这个药物的作用。2月5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关于中医科新冠防治讨论会中,结合《广州医科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结合治则的三因特点,拟定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凉茶处方,定期为全院职工饮用。
预防凉茶处方:柴胡10g 黄芪10g 薏米15g苍术10g 麦冬15g 北沙参15g生甘草10g 金银花15g 僵蚕10g蝉衣5g 大黄5g 姜黄10g以上药物10付,以水15L,煎取10L,每人每次饮200ml,每周2-3次。如居家使用,以上药物1付,以水1.5L,煎取1L,3-4人分服,每周2-3次。预防凉茶处方究竟能否起到预防的作用?笔者认为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本方只能解决“易感人群”的问题,常规做好阻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然后利用中医调理,解决“湿、热、毒、瘀”等问题,减少流行过程期间人身体“虚弱”,通过“调理脾胃”与“祛邪辟秽”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笔者认为,针对隔离轻症病人,中医可介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因为按照“肺炎诊疗方案”西医是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除了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注意水、电解质等之外,目前没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又不建议使用抗菌治疗。在此情况下中医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早期、中期、后期、恢复期四分法对疾病的症候总结是非常完善的。针对新型冠状肺炎“肺炎诊疗方案”按照中医学的证候方法分为初期的寒湿郁肺,中期的疫毒闭肺,后期的内闭外脱和恢复期的肺脾气虚。其辩证加减可根据地方气候、病情、体质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针对初期(隔离期确诊及疑似病人)可充分发挥中医的辨证论治思路,利用中西医协同的防控机制,研究提出中医药诊疗方案,利用中医优势加快确诊轻症及疑似病人的康复。针对中、后期利用西医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可以在其恢复期进一步使用中医进行患者调理,达到真正的中医、西医界限分明,真正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