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各地爆发,面对病毒的侵害孩子抵抗力差,是高危易感人群那么,家里有小孩怎么预防孩子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我们看看湘雅专家怎么说?
1、新型冠状病毒会感染新生儿吗?
截止2月5日,已有三名新生儿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其中湖北武汉2例,河南信阳1例。武汉的2例中一名出生仅36小时,核酸检查阳性,信阳的感染新生儿出生5天,核酸检查阳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名感染患儿母亲均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因此,对于宝宝,我们需要小心防护。
2、有哪些途径或方式可使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途径有飞沫传播(家庭成员间、家庭来访者)、密切接触传播和医院获得性感染。除这些方式外,新生儿还可能通过感染孕产妇的母-婴垂直传播及母乳喂养经母乳-口传播。
3、哪些新生儿需要排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① 孕产妇确诊或高度疑似感染者;
②孕产妇密切接触家人确诊或高度疑似感染者;
③ 新生儿出生后家庭照护人员有确诊和高度疑似感染者。
4、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与成人患者相比,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症状不典型,起病可能更隐匿,常见的症状为发热、精神反应差、吃奶差、张口呼吸、喘息、气促、呻吟、鼻孔一张一合、点头呼吸、咳嗽、呕吐、腹泻等。
5、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孕产妇的新生儿或接触过患者的新生儿是否可以居家隔离?
对于产前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妈妈所生新生儿生后不能居家隔离,建议新生儿在具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生儿隔离防控能力的医疗机构隔离观察。对密切接触过疑似/确诊患者(新生儿的看护者)的新生儿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精神反应差、吃奶差、反复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转入具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生儿隔离诊治病区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观察。对曾密切接触或短暂接触过疑似/确诊患者(新生儿的看护者)的无症状新生儿可以居家隔离,但需注意密切观察,一旦有症状,立即就诊。
6、新生儿居家隔离期间如何进行护理?
① 保持居室通风,生活用品实行专人专用,单独洗涤消毒处理。注意开窗通风换气,每天2-3次,每次至少30min。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用过的纸巾、湿巾和尿片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
② 家庭观察:每天早中晚各测体温1次,并记录在册;记录喂养及呼吸(正常新生儿呼吸次数为35-45次/分)情况。如出现发热、吃奶差、精神反应差、气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到具备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能力的定点医院就诊。
③ 家庭预防性物品消毒:台面、婴儿床等新生儿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使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然后用清水清洗,每日至少一次;地面每天使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日常的织物(如毛巾、浴巾、衣物、被罩等)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h,或煮沸15min消毒。对耐热的物品,如奶瓶、奶嘴等可煮沸15min。
7、疫情流行期间如何进行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时应注意手和乳房的清洁卫生。由于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存在于母乳中,对疑似/确诊病例不建议母乳喂养。但建议定期挤出乳汁,保证泌乳,直至排除或治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方可母乳喂养。
8、无接触史新生儿是否需要排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何观察?
新生儿若无接触史,无特殊不适,不需要常规排查,按正常新生儿护理。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呼吸、吃奶和睡眠等情况。若出现发热、吃奶差、精神反应不好、气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9、如何预防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预防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是预防孕产妇的感染和减少接触病毒的可能。与新生儿同居一室的家长或看护者应注意自身的防护,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尽量减少外出。对必须外出时,应规范佩戴口罩,回家后更换衣物和彻底洗手后再接触新生儿。接触新生儿时应规范佩戴口罩,不亲吻宝宝,不对宝宝呼气、喘气,不和宝宝共用餐具、饮具。
指导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 岳少杰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 丁颖医师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
图片来源:网络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