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2020
02/05

+
分享
评论
泛亚文化
A-
A+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操作规范--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1.权责

责任科室:医务部医务部感染管理科。

2.作业标准

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执行。医院医务部感染管理科接到发生医院感染聚集性事件的报告时,应积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能的传播环节,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基本步骤如下:

2.1  初步定义和确定病例:确切定义感染病例,便于后期行流行病学调查。首先应明确感染部门、人群和病原体,所有的病例均要确诊,与最初制定的感染病例相核对。

2.2  制定控制措施:

2.2.1  积极救治感染患者,对其他可能的感染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做好消毒管理工作。通过临床流行病学史的详细询问及病原学检测,争取做到早诊断。

2.2.2  对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的其他患者、医务人员、陪护、探视人员等进行医学观察,观察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或无新发感染病例出现为止。

2.2.3  根据感染暴发的特点,切断其传播途径。

2.2.4  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应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2.3  标本收集: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感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行病原学检查,如环境中检测到病原体,必要时行脉冲场凝胶电泳以检测其同源性。

2.4  流行病学调查:对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症状、体征、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2.5  绘制流行曲线: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绘制出以时间为横坐标(时间界限视疾病潜伏期而定)、发病人数为纵坐标的流程图;绘出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在病区内的分布图。

2.6  完成初步调查:找到合适的流行病学方法,常规以病例对照研究为宜。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选择合适的对照组并同样调查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可能的危险因素。

2.7  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2.7.1  一周内不继续发生新发同类感染病例,或发病率恢复到医院感染暴发前的平均水平,说明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有效。

2.7.2  若医院感染新发感染病例持续发生,应分析控制措施无效的原因,评估可能导致感染暴发的其他危险因素,并调整控制措施,如暂时关闭发生暴发的部门,停止接收新入院患者;对现住院患者应采取针对防控措施。

2.8  书写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完善防控施,报告内容如下。

2.8.1  流行或暴发感染病例的概括及现场工作情况描述;

2.8.2  主要假设;

2.8.3  临床、流行病学及实验室资料分析的结论;

2.8.4  流行或暴发的起源与范围;

2.8.5  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及其效果;

2.8.6  总结经验,形成制度或指南。

3.相关文件

3.1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制定的2001年版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