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专访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葛建伟:垂体瘤诊断和治疗
专家简介:葛建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微创内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肿瘤学组委员、卫生部国家急救医疗小组成员。
1、什么是脑垂体瘤?有哪些临床表现?
垂体,位于丘脑下部的腹侧,为一卵圆形小体,成人垂体大小约为1*1.5*0.5厘米,重约0.5-0.6克,妇女妊娠期可稍大。垂体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可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外包坚韧的硬脑膜。位于前方的腺垂体来自胚胎口凹顶的上皮囊(Rathke囊),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位于后方的神经垂体较小,由第三脑室底向下突出形成。
当垂体及其附近的细胞发生癌变后,这些细胞会出现不正常的增殖,形成垂体瘤,垂体瘤压迫正常垂体、垂体肿瘤细胞异常分泌的各种激素、垂体瘤压迫周围的脑部结构,导致了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症状: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缩小、脑积水等;内分泌症状:垂体激素异常分泌症状:高泌乳素血症(女性:月经不规律,停经,泌乳、不孕;男性性功能障碍),生长激素增高(青少年表现为巨人症,成年人表现为肢端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表现为库欣病的表现等。
2、垂体瘤有哪些危害?
垂体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内分泌紊乱、垂体瘤压迫周围脑结构两方面。垂体瘤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非功能性垂体瘤两种。功能性垂体瘤的肿瘤细胞保留了正常垂体细胞分泌激素的功能,所以才被称为“功能性垂体瘤”。这种垂体瘤会过量地分泌某些激素,导致内分泌紊乱,常常表现为泌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泌过多。其中,泌乳素分泌异常比较常见,这会引起男性阳痿、乳房发育、分泌乳汁;女性月经减少或闭经、泌乳、不育。非功能性垂体瘤只是单纯的体积变大,不会有内分泌紊乱的症状。变大的垂体瘤会压迫垂体周围的脑组织,导致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甚至脑积水;同时垂体肿瘤压迫正常垂体导致垂体正常激素分泌不足,出现垂体低功的临床表现。
3、什么是功能性垂体腺瘤?
功能性垂体瘤的肿瘤细胞细胞保留了正常垂体细胞分泌激素的功能,这种垂体瘤会过量地分泌某些激素。功能性垂体瘤根据过量分泌的激素种类,可以分为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ACTH腺瘤(库欣病)、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等。生长激素型垂体瘤会导致患者出现巨人症以及肢端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垂体瘤则可引起皮质醇增多症。泌乳素型垂体瘤可以引起溢乳闭经综合征。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瘤会导致垂体性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促性腺激素型垂体瘤可以导致性腺功能障碍,出现阳痿、性欲下降等症状。
4、为什么垂体瘤会导致视力下降?如何治疗?
垂体瘤早期,瘤体较小,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现象较轻,基本没有视力视野障碍,不会导致视力下降。如果肿瘤长大,向上伸展,压迫传导视觉的神经组织——视交叉,则会出现视野缺损,只能看到正常人一部分视野里的东西。以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渐渐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看报纸会无法阅读完整的一行字,驾驶车辆时无法注意到车辆和路牙,容易发生车祸。如果未及时治疗,视交叉长期被压迫后出现不可逆损伤,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最终发展成全盲。
5、得了垂体瘤怎么办?垂体瘤有哪些治疗方法?
垂体瘤的治疗方式主要靠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是辅助治疗。
针对泌乳素腺瘤,药物治疗系主要的方法,常用药物是溴隐亭。溴隐亭是一种和多巴胺结构比较类似的物质,可以在体内发挥抑制泌乳素作用的功效,从而缓解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紊乱等症状。
其他功能性垂体瘤以及非功能性垂体大腺瘤,特别是:生长激素腺瘤、ACTH腺瘤、TSH腺瘤一经诊断,目前的科学认识:仍然以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有开颅手术和经鼻内镜手术两种方法。开颅手术创伤较大,目前应用逐步减少。神经内镜经鼻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主流的手术方法。
当然巨大侵袭性垂体瘤往往要用手术、药物、放射治疗等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
6、什么样的垂体瘤需要手术治疗?开颅还是微创?
不是所有的垂体瘤都必须手术治疗。比如小的非功能垂体瘤,主要指小于1cm的腺瘤,如没有局部压迫症状(无明显头痛、无明显视力、视野受损)、没有垂体激素功能低下症状,可以选择保守治疗,随访或通过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功能性垂体腺瘤是具有激素分泌功能的垂体细胞的异常增殖,其中泌乳素瘤首选药物治疗。而生长激素瘤、ACTH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首选手术治疗。如果病人出现了垂体缺血坏死、视力减退的症状,就应该尽早手术,否则会对人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永久性失明等严重后果。手术治疗垂体瘤有开颅手术和经鼻内镜手术两种。开颅手术创伤较大,应用逐步减少,经鼻腔微创手术是这些年来的主流手术方式。微创手术伤口小,恢复快,感染风险小,住院时间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7、泌乳素型垂体瘤怎么治?
泌乳素型垂体瘤是常见的垂体瘤之一。泌乳素瘤属于良性肿瘤,很少发生转移,多发于20岁到40岁的女性。泌乳素异常增多,在男性病人中表现为性欲下降、乳房发育、阳痿、分泌乳汁、胡须变少变软等。在女性病人中可出性欲下降、月经紊乱、分泌乳汁、不育等特症状。泌乳素瘤一般通过口服溴隐亭来治疗,在几年之后绝大多数的患者可以治愈,但是容易复发。用药早期,溴隐亭会有一定副作用,表现为恶心、呕吐、眩晕、直立性低血压甚至昏厥。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再考虑手术。
8、垂体瘤经鼻微创治疗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经鼻手术通过鼻黏膜较小的切口,进入蝶窦,再进入鞍区来切除肿瘤,因此手术后鼻腔粘膜可能出现会鼻塞、流鼻涕。不过鼻黏膜会在1-3个月内自行修复,症状也会好转。脑脊液鼻漏是另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鼻腔有清亮的液体流出,容易被误认为是在流清鼻涕。出现脑脊液鼻漏要及时回医院复诊。手术后,垂体瘤是否需要终身吃药取决于病人的病情,需要及时复查垂体各激素水平的改变再由医生给出建议。
9、垂体瘤术后出现尿崩是怎么回事?
人体内有一种激素叫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并在垂体储存、释放。抗利尿激素是控制尿量的激素之一,缺乏了它,尿液就会变稀,水分丢失过多,出现尿崩。脑垂体瘤切除术中,手术操作可能对垂体造成损伤,巨大垂体瘤术后垂体柄的移位或者垂体柄的血供受影响都可能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从而发生尿崩症。绝大部分垂体腺瘤手术后出现的尿崩症经过处理,通常在术后数天即可缓解。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