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还得打赢舆情,黄冈唐主任,CDC论文,WHO回应

2020
02/01

+
分享
评论
漫谈医管
A-
A+

武汉新型肺炎疫情发生,大家被各种疫情新闻包围,甚至于日常生活也受到一定限制,公众憋久了,关注点从防控自保转移到挖料问责,舆论动向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7日之前关注度不高,只有少部分人关注了。

18日开始持续增多,

至22日快速升温。

23-25春节前后,连续高峰,大量人关注

28日全国确诊病人倍增,舆论再次持续向上

预计以下几件事会让舆论热度再起:

1.疫区医院患者打医生★★

2.黄冈卫健委主任对疫情一问三不知★★★★

3.疾控中心专家被疑只写论文不管疫情防控★★★★

4.WHO发布对中国疫情★★★

5.红会又被盯,出来说说★★★

舆情事件1.疫区医院患者打医生★★

非常时期必须从严从快,这样才能有震慑作用

舆情事件2.黄冈卫健委主任对疫情一问三不知★★★★

一场大战,也是试金石,是骡子是马,立马现形。区域行政管理能力堪忧,易引发次生舆情,引发民众质疑政府。

不得不说这次疫情事件,湖北在舆情处置上还是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捐赠蔬菜被买了、供应物资不到位、发布会戴错口罩等情况不断挑战大众的视角。面对媒体,屡屡翻车。

   

舆情事件3.疾控中心专家被疑只写论文不管疫情防控★★★★

      黄冈卫健委主任“一问三不知”的事情,迅速解决,也符合大众的预期,大家的焦点,应该就会转向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最大的舆情黑马应该是国家疾控中心了。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等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受到广泛的质疑,成为舆论将不满转向国家疾控中心等部门的导火索。

关于此话题的舆论快速形成焦点。

高院士论文:中国肺炎患者的新冠病毒

翘首以盼的流行病学数据来了|新冠肺炎

2019年12月,在号称“亚洲第一”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P4实验室,研究人员识别结果中出现一种从没有见过的病毒。

武汉疾控中心迅速向上级单位国家卫健委和国家疾控中心报告“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和疫情”

国家卫健委第一批专家组赶赴武汉,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样本、收集数据。结论是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防可控”,“不会人传人”!

话音未落,专家组组长、北大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就发现自己感染了这种新型病毒!

2020年1月2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高福领衔团队的相关论文。随后,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冠状病毒”专题,共发了9篇文章,1篇新英格兰,8篇柳叶刀,都是高分杂志,9篇……收获颇丰、硕果累累!

图1.中国武汉最早的425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NCIP)确诊病例的发病情况。

1月8日之后的发病率下降可能是由于诊断时间和实验室确诊时间的延迟。中国CDC代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HC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PCR代表聚合酶链反应,WHC代表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WHO代表世界卫生组织。

英文原版的图

科技部通知揭开科研内幕,令人愤怒!字里行间,可见科技部对科研力量攻克疫情的殷殷期盼。仔细研读,会发现通知后半段措辞严厉、暗露锋芒——“树立大局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发挥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加强有关实验数据、临床病例、流行病学统计等数据、成果的开放共享,共同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技应对工作。”

      疾控中心的说明,显得苍白无力、欲盖弥彰,只会让大家更加愤怒,恐怕还要引发更多的问题,此时最明智的就是如黄冈,迅速回应群众的呼声。再大的领导,在民意面前都是苍白的。如此民意汹汹的时候,又是删帖,又是说明,只会激化矛盾,激化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群众已经不在意事实,更在意CDC负责任的态度,大面积删帖、苍白无力的说明势必会加剧网友的愤怒。

     论文、科研成果是很多机构硬指标,也可以说快变成了生命线。职称晋升、职务升迁、待遇调整等,都和论文,尤其是高层次的论文有密切关系。滋生出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写论文无可厚非,但新型病毒发现,疫情控制才是重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把论文写在工作岗位,而不能是为了论文而论文,为了科研而科研。

    院士有大小,大者为国为民,如敢于直言的钟南山

舆情事件4.WHO发布对中国疫情★★★

     1月23日,世卫组织表态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尚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月26日、1月27日,世卫组织在新型冠状病毒每日疫情报告中说,中国面临的疫情风险级别为“非常高”,而疫情对地区和全球构成的风险级别为“高”,这一结果延续22日的评估结果不变。其中,世卫组织在26日报告的脚注中指出,该组织在23日、24日、25日发布的几份报告中,错误地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构成的风险总结为中等。

      当地时间1月30日下午(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召开新闻发布会,主要基于中国感染者数量增加、多个国家都出现疫情两个事实,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此同时,谭德塞宣布了7个建议。

建议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和国际贸易的措施,世卫组织不建议限制贸易和人员流动;

第二,必须支持那些卫生系统较弱的国家;

第三,必须加速疫苗、治疗方案和诊断方案的研发;

第四,必须打击谣言和错误信息的传播;

第五,必须审查准备计划、找出差距、评估所需资源以识别、隔离、治疗患者,防止疫情传播;

第六,必须与世卫组织和全世界共享数据、知识和经验;

第七,打败此次疫情的唯一办法就是,所有国家以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合作,我们都身处其中,我们也只能共同阻止它。

      “这是关于事实而非恐惧的时刻;这是关于科学而非谣言的时刻;这是关于团结而非污名的时刻”,谭德塞称。

舆情事件5.红会又被盯,出来说说★★★

1月30日,湖北省红十字会第一次公布了本次疫情以来该会接收捐赠物资使用情况。其中,协和医院收到个人捐赠的口罩3000个,捐款1.2万元。武汉市仁爱医院、武汉市天佑医院分别收到企业捐赠N95口罩1.6万个,共收到捐款36万元。其中,武汉仁爱医院获得的捐赠遭到质疑。有自媒体爆料称,武汉仁爱医院是标准的莆田系民营医院,即不在这次肺炎疫情的征用名单中,也不是发热门诊定点单位,试问为何要给他们1.6万个医用级口罩?

网友喊话,出来说说情况吧。

      现在全国防护物资都稀缺,我们对私立医院也不带着有色眼镜,只要你能提供公立医院那样诊疗水平,也能够跟公立医院那样,遇到重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时,也能冲到第一线,社会也是会认可的。

      前期人们的关注点重点在疫情上,但逐渐的公众关注不再是确诊数字,而是官员的追责,防疫中乱象,以及民生秩序的恢复,很多和疫情密切相关的信息,形势没有好转,疫情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正在叠加酝酿,外部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不断的挑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尤其是大家在家主要事情就是上网,所以很多小事情会被放大,未来会有无数小事件突发,形成系列问题。此次疫情远超2003非典,疫情应对的同时,舆情处置也非常重要。武汉局势有恶化可能,香港乱象正在演变,政治化不可避免,阴谋论继续盛行,已超出单纯的疫情处置。疫情是检验领导的试金石,是考研一个人的最好试题,也是舆情酝酿的最佳机会。疫情应对的同时,舆情也需要高度关注。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唐主任,CDC,疫情,论文,冠状病毒,舆情,科研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