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确定存在人传人现象,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传播。目前人类尚无免疫力,群体免疫水平几乎为空白,故人群易感性较高,易形成大流行。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的人际传播能力跟SARS相似,平均一个病人能传染2-3个人。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有着长达14天的潜伏期,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许多人会陆陆续续回到平时工作的地方,春运“下半场”即将展开,同时,他们也都担心自己在春运时会和病患们同行,即便戴了口罩,也可能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那么,乘坐交通工具时,感染风险到底有多大呢?
各类交通工具的感染风险
飞机:
一般情况下,民航飞机舱内与病人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员都属于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比较大。
老式飞机,未配备高效微粒过滤装置的,舱内所有人员的感染风险都比较大。
列车:
乘坐全封闭空调列车,病人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都是感染高风险人群。
乘坐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病人同间软卧包厢内,或同节硬座(硬卧)车厢内同格及前后邻格的旅客,以及为该区域服务的乘务人员,感染风险较大。
汽车:
乘坐全密封空调客车时,与病人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都有较大感染风险。
乘坐通风的普通客车时,与病人同车前后 3 排座位的乘客和驾乘人员,有较大感染风险。
轮船:
与病人同一舱室内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
目前,网上搜索“患者同程查询”,可以帮助乘坐过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用户,查询自己同程班次是否有确诊的患者。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密切接触者
五湖四海的人回潮,其中可能有部分人早已感染,回到原来的住所或工作岗位后才发病,那么,这种情况下,如何判断自己的风险呢?
密切接触者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发病后,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就属于高危风险:
1、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建议,返城后进行连续14天的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条件允许时,尽量单独居住,或者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并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了解返回地发热门诊的地点,与家庭医生、社区医生保持联系,如果出现了发热、咽痛、胸闷等可疑症状,根据病情及时就诊。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