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后儿童疫苗接种,给疫苗门诊和家长的建议
据了解,假期之后一些地区的疫苗接种门诊正常开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防控特殊时期,从个人角度对疫苗接种门诊和带孩子赴门诊的家长们提出一些参考建议,分为【接种门诊篇】和【家长篇】分别阐述:
(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或任何组织、机构立场)
【接种门诊篇】
①口罩佩戴:在医院、卫生院等院区入口区域对入院家长口罩佩戴进行指导,纠正佩戴方式,未佩戴口罩或佩戴口罩需要更换的(如呼吸阀口罩、棉布口罩)提供一次性医用口罩,所有家长佩戴口罩可间接保护无法佩戴口罩的低龄儿童;
*疫苗配送人员也应佩戴口罩。
②专用通道或区域:社区医院作为新冠肺炎诊断的第一道防线,应更加关注新冠肺炎风险,因此,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考虑在院内设置预防保健科专用接种通道,或考虑启用应急通道或出入口,对儿童、家长与赴院就诊病人严格分流,减少儿童感染风险;
③人流控制:视科室人员数量、当地辖区新生儿人口数、总体工作负荷,适当动态调节门诊日安排,在节后避免出现人流过多,传染病风险增高情况出现;
④联合接种与联合疫苗:在法规法规、当地政策允许以及基于科学的前提下,通过使用多联疫苗及联合接种方式,降低儿童赴接种单位就诊频率,缓解人流量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⑤数字化服务:运用线上服务,及时向当地居民传递门诊服务信息、疫苗及传染病相关知识等内容,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促进沟通质量。
其他关于科室人员防护、体温检测、消毒和通风等内容,预计官方已(将)下发相应通知,在此不做赘述。
【家长篇】
①身体状态确认:带儿童去医院接种疫苗前,家长应确认自身及儿童身体情况,出现发热、明显感冒或流感症状及其他不适症状,应暂缓赴院接种,避免传播疾病及偶合症风险;
②个人防护:家长应选择适当口罩进行佩戴,适龄儿童可选择佩戴通气更好的带有呼吸阀的口罩,无法佩戴口罩的低龄儿童可考虑选择带有防护罩(伞盖)的婴儿推车进行防护,原则上避免去人流聚集区;
*本条内容可能会有较大争议,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③疫苗选择与间隔:优先考虑多联疫苗,和/或与接种单位沟通,在相关政策允许范围内采取联合接种方式,同时基于科学前提与相关规范设置疫苗接种间隔,提高传染病防控效率,减少儿童赴院次数;
*各地政策和AEFI补偿机制有所不同,接种单位需参考相应规定开展工作,请家长良好沟通,在无法按其他地区方案(或第三方建议)接种的情况下,请理解一线人员难处。
④信息互通:及时关注官方通知,官方通知可来源于短信(接种单位群发)、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家长应主动关注,有疑问优先参考官方信息,疫苗信息可参考专业线上医疗平台信息,出现个性化问题可通过线上方式(电话、微信等)咨询当地接种单位;
*很多接种单位都有自己的发布平台或微信群,尽可能多关注相关信息。
⑤AEFI处置:接种后出现一般反应(接种部位发红、红肿、疼痛、易激惹、发热等)情况,在孩子精神良好前提下可进行对症处置,如果担心或不好作出判断,可咨询接种单位或线上平台,必要时做好防护赴临床处置,同时报告接种单位;
⑥家长必知:13价(23价)肺炎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麻疹疫苗等都可以预防相关病原体导致的肺炎或相关并发症,但对本次新冠肺炎的冠状病毒无效,因此并不是接种过“肺炎疫苗”就可以高枕无忧,请家长们不要混淆。
————————分割线————————
再次重申,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在目前情况下,接种单位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只为降低其他传染性疾病风险,接种单位医务人员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和压力,甚至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等机构春节期间完全无休,奋战在传染病防控一线,非常辛苦。
希望各位家长在保护好自己和孩子的前提下,配合当地免疫接种工作,为孩子建立更好的免疫屏障,共同呵护孩子成长!
文章原标题:对疫苗接种门诊和带孩子赴门诊家长们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