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艾滋病药物将用于抗击新型肺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是第一批随国家卫健委专家组赴武汉调研、指导疾病防控的医学专家,在疫情不断发展的节点,他曾在1月10日面对官方媒体时发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防可控”的观点。
不过就在结束武汉工作回到北京后,他在1月21日被报道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并因肺炎住院隔离治疗。
在隔离病房的王广发
1月22日,他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自己好转的消息。
他说自己感染新型病毒,最可能是两个节点:
一是到武汉第二天去金银潭医院去ICU看重症病人,正好赶上插管。与受感染病人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但都是全副武装,戴着防溅屏,感染的可能极小。
另一个节点是在回京前2天去了几家医院的发热门诊和临时隔离病房,有的医院的发热门诊比较拥挤,里面很可能存在新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
当时也高度戒备,都是戴N95口罩进入。现在回想起来,在发热门诊感染的可能性最大。
回京后出现最早的症状是左下眼睑的结膜炎,很轻。2-3个小时后出现了卡他症状和发热。
最开始考虑是流感,但经抗流感治疗无效,发热时断时续,最后做了新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现阳性。
说明结膜炎很可能也是新冠状病毒引起,而且是局部结膜首发。因此高度怀疑是病毒先进入结膜,而后再到全身。
他认为,如果以上推断成立,那自己防护的盲点就是没有佩戴护目镜。
他的这条报平安内容,有6万多人转发、5万多人评论、11万多人点赞,据他自己所说,他写那条内容的重点是告诉一线的临床医生注意眼睛的防护,而不是要老百姓“遛弯时”也戴护目镜。但是据说这条内容也让部分地区护目镜脱销。
王广发微博
王广发于1月23日在隔离病房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电话采访。他向媒体透露,自己的主诊医生向他推荐了两种药物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而这两种药物是用于抗艾滋病病毒“鸡尾酒”治疗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但是他也提出,虽然他的症状在1天内好转,但是并不能因此一个个案而认定这两种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
以下内容参考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研究副教授张洪涛博士(笔名:一节生姜)的分析文章。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是蛋白酶抑制剂
什么是蛋白酶抑制剂?首先要了解蛋白酶在病毒中起到的作用。通俗一点讲就是蛋白酶是病毒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负责把蛋白质加工成具有传染性的病毒。
也就是说,如果"艾滋病病毒蛋白酶”被破坏,那生产出来的艾滋病病毒就没有了传染性,就是一只纸老虎。
蛋白酶抑制剂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蛋白酶活性位点的突变或抑制其活性。失去活力的工人就没办法生产有传染性的病毒了。
两个都是蛋白酶抑制剂,但是两者又是有所区别的。洛匹那韦只管抑制蛋白酶,是主要输出,利托那韦既要抑制蛋白酶,也要给输出加血,算是法师辅助。
这个是怎么实现的呢?肝脏是代谢药物的场所,低剂量的利托那韦可以抑制肝脏的代谢功能,也就是让药物慢点代谢、在血液里多停留一会儿,从而提高洛匹那韦的血药浓度。所以这两个药经常在一起使用。
联合用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病毒经常会产生突变,逃避单独一种药物的打击,所以就有了“鸡尾酒”疗法。
有没有人用这两个药治过肺炎?
在SARS时期,香港研究者曾在体外测试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抑制SARS病毒的活性,当时的检测结果是——活性比较低。也就是说这个药在体外用,对病毒杀灭效果不大。
张洪涛提到:
在临床试验中,41名香港的“非典”患者接受了三个星期的治疗,治疗方案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利巴韦林。利巴韦林并不是针对SARS的治疗药物,但是作为抗病毒药物,当时临床上用来治疗“非典”患者,也就是患者本来就要服用的药物。
重点:试验结果发现,经过治疗后,患者死亡率只有2.4%。作为参照,研究者所在的香港医院,在2003年4月16日之前,常规治疗过111个非典患者,死亡率为28.8%!
这个结论提示,以上三联抗病毒是优于常规治疗的。但由于样本量小,还有缺乏对照,这样的研究还不足以证实以上药物的疗效。
但在目前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国家卫健委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提到了这两种药物的用法用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每天2次,每次2粒。
除了吃药,我们普通人能做什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刚刚公布了已经发现的多个不典型病例,得出结论:发热、咳嗽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唯一首发症状。
以下表现也应该警惕:
仅以与疑诊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接触后,新近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对于区别流感还是新型肺炎,普通人并不能区分,只能通过核酸检测最终确诊。
但是仅仅有轻症的表现,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孙国兵建议自行在家隔离治疗。
轻症表现包括:仅有低烧、咳嗽,没有气喘表现。这些需要医生判断。
如果在家隔离,建议是单独一个房间,保持与外界的联络,睡觉时保持窗户的缝隙。隔离期间,保持好的营养、休息,病情没有进展或者症状完全小时2周后可以解除隔离。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